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第五单元复习

来源:品趣旅游知识分享网

  第五单元

  一、掌握一批生字词

  承载(  ) 颠簸(    ) 玲珑(    )

  贻误(  ) 中枢(  ) 蛰伏(  ) 吮吸(  首屈一指 鞭长莫及 先发制人 我行我素 因地制宜 标本 重峦叠嶂 别具匠心 镂空 小巧玲珑 威慑 道高一尺 魔高一丈 措手不及 (让学生从这些词语中选择四个以上进行写话训练)

  二、知道一点常识

  《苏州园林》的作者是叶圣陶,是我国现代文学家、语文教育家。

  《桥梁远景图》的作者是茅以升 是我国著名科学家。

  (二)说明文的有关知识

  1.了解说明文特点

  概念:说明文是以 “ 说明 ” 为主要表达方式,用来介绍或解释事物的状态、性质、构造、功用、制作方法、发展过程以及内在事理的一种实用文体。

  与其他文体的区别: 议论文以理服人,哲理性是它的主要特点,记叙文以情感人,形象性是它的主要特点,说明文以知授人,知识性是它的主要特点

  2.说明文的分类:依据说明对象分类?

  事物说明文:如《苏州园林》,说明 “ 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 ”的特征。

  事理说明文:如《死海不死》,科学的说明了死海不死的原因在于 " 海水的咸度很高 "

  3.说明方法:举例子? 分类别 列数据? 作比较? 下定义? 打比方? 画图表? 作诠释:下定义与作诠释的区别是:定义要求完整,即定义的对象与所下定义的外延要相等,并且要从一个方面完整地揭示概念的全部内涵;而诠释并不要求完整,只要揭示概念的一部分内涵就可以了,并且解释的对象与做出的解释外延也可以不相等。 如:a:词是能独立运用的最小语言单位“这个定义,主语与宾语的内涵与外延完全一致,可以颠倒。即说”能独立运用的最小的语言单位是词“也行。

  b :而"铀,是银白色的金属",则是诠释,其内涵与外延都不相等,"铀"的外延要小于"银白色的金属"的外延,因而主语与宾语不能倒过来说,即不能说"银白色的金属是铀"。 作诠释的语言虽不像下定义那样要求严格,但也须简明、准确、通俗易懂。? 摹状貌:就是通过具体的描写揭示事物的特征

  4.说明顺序:时间 空间 逻辑(从整体到部分或从部分到整体,如《桥梁远景图》;从原因到结果,如《世纪之交的科学随想》;从特点到用途,如《什么是桥》;从主要到次要,如《苏州园林》;从概括到具体,如《珍奇的稀有动物——针鼹》;从现象到本质,如《雨林的毁灭——世界性灾难》)

  5.体会说明语言的准确性

  ? 表示时间、空间、数量、范围、程度、特征、性质、程序等,都要求准确无误。

  准确性注意三方面:

  一是要注意分析限制性词语的表达作用

  二是要注意分析表示估计和猜测的词语的表达作用?

  三是要注意分析词语的搭配?

  三、学习几种妙想

  《苏州园林》总分式结构

  先总说特点再分说(整体: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 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 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 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 局部:每一个角落都注意图画美 门窗都是工艺美术的上品 建筑物颜色与花草搭配和谐)

  《桥梁远景图》从整体到部分或从部分到整体

  《洲际导弹自述》全篇以拟人手法,采取洲际导弹“自述”的方式,拉近了洲际导弹这一陌生事物与读者的距离,使说明更加形象具体,更容易受少年读者喜爱。

  《珍奇的稀有动物——针鼹》从概括到具体

  四、体会说明方法的运用

  师先举例再让学生从课文中举例

  师:如《洲际导弹自述》的第3段把导弹和炮弹作比较,说明二者有本质的区别;第9、10、11段都采用了列数字的方法,用科学准确的数据介绍了洲际导弹的外形和威力之大,飞行速度之快,命中误差之小。

  四、体会说明语言的准确性

  师先举例再让学生从课文中举例

  师:《苏州园林》中的“苏州园林与北京园林不同,极少使用彩绘。”中的“极少”突出数量之少,但也不是一点没有,避免绝对化。

  五、重温阅读语段

  (一)阅读叶圣陶的《苏州园林》,完成下列问题

  苏 州 园 林

  ①苏州园林据说有一百多处,我到过的不过十多处。其他地方的园林我也到过一些。倘若要我说说总的印象,我觉得苏州园林是我国各地园林的标本,各地园林或多或少都受到苏州园林的影响。因此,谁如果要鉴赏我国的园林,苏州园林就不该错过。

  ②设计者和匠师们因地制宜,自出心裁,修建成功的园林当然各各不同。可是苏州各个园林在不同之中有个共同点,似乎设计者和匠师们一致追求的是: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他们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总之,一切都要为构成完美的图画而存在,决不容许有欠美伤美的败笔。他们惟愿游览者得到“如在图画中”的实感,而他们的成绩实现了他们的愿望,游览者来到园里,没有一个不心里想着口头说着“如在图画中”的。

  ③我国的建筑,从古代的宫殿到近代的一般住房,绝大部分是对称的,左边怎么样,右边也是怎么样。苏州园林可绝不讲究对称,好像故意避免似的。东边有了一个亭子或者一条回廊,西边决不会来一个同样的亭子或者一道同样的回廊。这是为什么?我想,用图画来比方,对称的建筑是图案画,不是美术画,而园林是美术画,美术画要求自然之趣,是不讲究对称的。

  ④苏州园林里都有假山和池沼。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或者是重峦叠嶂,或者是几座小山配合着竹子花木,全在乎设计者和匠师们生平多阅历,胸中有丘壑,才能使游览者远望的时候仿佛观赏宋元工笔云山或者倪云林的小品,攀登的时候忘却苏州城市,只觉得在山间。至于池沼,大多引用活水。有些园林池沼宽敞,就把池沼作为全园的中心,其他景物配合着布置。水面假如成河道模样,往往安排桥梁。假如安排两座以上的桥梁,那就一座一个样,决不雷同。池沼或河道的边沿很少砌齐整的石岸,总是高低屈曲任其自然。还在那儿布置几块玲珑的石头,或者种些花草:这也是为了取得从各个角度看都成一幅画的效果。池沼里养着金鱼或各色鲤鱼,夏秋季节荷花或睡莲开放。游览者看“鱼戏莲叶间”,又是入画的一景。

  ⑤苏州园林栽种和修剪树木也着眼在画意。高树与低树俯仰生姿。落叶树与常绿树相间,花时不同的多种花树相间,这就一年四季不感到寂寞。没有修剪得像宝塔那样的松柏,没有阅兵式似的道旁树:因为依据中国画的审美观点看,这是不足取的。有几个园里有古老的藤萝,盘曲嶙峋的枝干就是一幅好画。开花的时候满眼的珠光宝气,使游览者只感到无限的繁华和欢悦,可是没法细说。

  ⑥游览苏州园林必然会注意到花墙和廊子。有墙壁隔着,有廊子界着,层次多了,景致就见得深了。可是墙壁上有砖砌的各式镂空图案,廊子大多是两边无所依旁的,实际是隔而不隔,界而未界,因而更增加了景致的深度。有几个园林还在适当的位置装上一面大镜子,层次就更多了,几乎可以说把整个园林翻了一番。

  ⑦游览者必然也不会忽略另外一点,就是苏州园林在每一个角落都注意图画美。阶砌旁边栽几丛书带草。墙上蔓延着爬山虎或者蔷薇木香。如果开窗正对着白色墙壁,太单调了,给补上几竿竹子或几棵芭蕉。诸如此类,无非要游览者即使就极小范围的局部看,也能得到美的享受。

  ⑧苏州园林里的门和窗,图案设计和雕镂琢磨功夫都是工艺美术的上品。大致说来,那些门和窗尽量工细而决不庸俗,即使简朴而别具匠心,四扇,八扇,十二扇,综合起来看,谁都要赞叹这是高度的图案美。摄影家挺喜欢这些门和窗,他们斟酌着光和影,摄成称心满意的照片。

  ⑨苏州园林与北京的园林不同,极少使用彩绘。梁和柱子以及门窗阑干大多漆广漆,那是不刺眼的颜色。墙壁白色。有些室内墙壁下半截铺水磨方砖,淡灰色和白色对衬。屋瓦和檐漏一律淡灰色。这些颜色与草木的绿色配合,引起人们安静闲适的感觉。而到各种花开的时节,却更显得各种花明艳照眼。

  ⑩可以说的当然不止以上写的这些,这里不再多写了。

  1.给文中划横线的词语注音并解释。(2 分)

  a、丘壑:( )

  b、嶙峋:( )

  2.本文的说明对象是: ,说明对象的共同特征是 。(2 分)

  3.要想把事物说明好,还要讲究方法。请从本文中找出运用作比较和举例子的句子(各一句),写在下面的横线上,并简要说明其作用。(4 分)

  举例子:

  作 用:

  作比较:

  作 用:

  4.第③段中“我国的建筑,从古代的宫殿到近代的一般住房,绝大部分是对称的,左边怎么样,右边也是怎么样”,其中“绝大部分”能否去掉?为什么?(2 分)

  5.你认为本文的结尾好吗?请简要说明理由。纵观全文,如果作者继续写下去的话,会写些什么呢?请简要举例说明。(3 分)

  6. 学习这篇说明文,你认为应该怎样阅读说明文,请简要说说。(3 分)

  7. 根据本文所提供的材料,以“话说苏州园林的图画美”为题,写一段150字左右的介绍。(5 分)

  参考答案

  1.a qi‘ h? 本指作画的构思布局,这里指深远的思虑。

  b l?n x’n 重叠高耸的样子。

  2.苏州园林,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

  3.略 4.不能,因为“绝大部分”是指大多数,但还有小部分,去 掉后与事实不符。体现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5.略(如果作者继续写下去,会写什么?答题应考虑全文的说明顺序,由整体到局部到细部,续写应是写细部,如盆景,装饰,小径等)6. 明确说明对象、分析说明对象的特征有哪些,请说明顺序,找出说明方法,体会说明语言的准确性。(能答出其中2.3点即可) 7. 略

  阅读二将来的桥梁一定造得很低。现在造桥的费用之所以大,往往不在桥长而在桥高。(甲)桥一高,两岸的路面也要高起来,高的路面上又要造桥,这种桥的下面是陆地而不是水,名叫“引桥”,引桥的工程往往比水上“正桥”的工程还大。(乙)现在有一种活动桥,桥面很低,平常走车,等到有船过桥时,就把一个桥孔开开来,等船过去再关上。但是因为桥孔的开关很慢,对于走车过船都不方便,因而这种桥虽然便宜,却用得很少。(丙)将来的桥梁,可就大不同了。桥孔可以用极轻的材料如玻璃钢制成,开动桥孔的机器,也比现在的灵活得多,因而开桥、关桥的时间可以大大缩短。而且桥上有自动远距离控制的设备,有船过桥时,它会自动打开桥孔,并且预先对两岸路上的车辆发出信号,让它们知道桥下正在过船。等船一过去,桥孔立刻自动关好,车辆可以很快地过河,这样对于水陆交通,两不妨碍。(丁)

  9.“因为桥下要走船,如果水高船也高,水涨船高,桥就更要高了。”一句是从原文中抽出来的,应还原于(  )处。(3分)

  a、甲处  b、乙处  c、丙处  d、丁处

  10.说说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表达作用,然后自己从文中找出类似的一处加以说明。(6分)

  ⑴现在造桥的费用之所以大,往往不在桥长而在桥高。

  ⑵将来的桥梁,可就大不同了。

  ⑶

  11.文段末的“两不妨碍”是指哪两方面都不妨碍?(3分)

  12.要想使将来的桥梁造得很低,必须具备三方面的前提,请加以概括:(3分)

  ⑴

  ⑵

  ⑶

  13.本段的中心句是 。(3分)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