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苏教版第九册《清平乐村居》教案

来源:品趣旅游知识分享网

  《清平乐 村居》教学资源(含设计)

  作者:佚名    转贴自:转载    点击数:131

  《清平乐 村居》教学资源(含设计)

  一.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在感情地朗读课文,在读中感悟田园生活的意境。使学生从中受到美的熏陶;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5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初步了解词的有关知识。

  4.理解这首词的意思。想象这首词所描绘的情景,并在说的基础上写下来。

  二.教学时间:2课时。

  7.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在感情地朗读课文,在读中感悟田园生活的意境。使学生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2.会本课5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初步了解词的有关知识。

  二.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解题。

  1.板书课题,读题。

  2.解题:“清平乐”是词牌名,“乐”要读成“lue”清平乐本来是一种音乐歌曲,后来才用做词牌,照这个词牌写出来的词,每首46个字,分为上下两片,上片有4个韵脚,下片有3个韵脚字。

  3.“村居”是这首词的题目,意思是“农村人家”。《清平乐村居》这首词是南宋爱国诗人辛弃疾的描写农村生活的著名作品。

  (二)初读课文。

  (1)自学课文。

  (2)检查自学效果。

  i.生字正音。

  茅檐醉相媚好翁媪锄豆卧剥

  ii.理解上述词语。

  iii.指名试读课文。

  (三)练读课文。

  1.听录音朗读。听清节奏。

  2.学生试读。

  3.学生分组齐读。

  4.全班齐读。

  (四)学写生字。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1.背诵课文。

  2.理解这首词的意思。想象这首词所描绘的情景,并在说的基础上写下来。

  二.教学过程:

  (一)检查复习。

  齐读全文。

  (二)讲读课文。

  1.学习上片四行。

  (1)学生读。

  (2)指名解说,教师补充。

  茅檐低小:茅屋又低又小。

  溪上青青草:河边上长着青青的草。

  醉里吴音相媚好:带着酒意操着吴语两人谈得很亲热。吴音指吴地的方言。

  白发谁家翁媪:是哪一家的白发夫妻二老。

  (3)小结。

  (4)齐读上片四行。

  2.学习下片四行。

  (1)指名读。

  (2)指名解说,教师补充。

  大儿锄豆溪东:大儿子在河东豆地里锄草。

  中儿正织鸡笼:二儿子正在编织鸡笼。鸡笼是圈养鸡鸭的半球形罩子,平底,用竹篾编织,顶上有孔。看图理解。

  最喜小儿无赖:最喜欢的是顽皮的小儿子。“无赖”本意是指游手好闲、品德不好的人,这时作“顽皮”来解释。

  溪头卧剥莲蓬:在河边伏着剥莲蓬取莲子吃。

  (4)齐读下片。

  3.连起来讲说。

  (1)各人自练。

  (2)同座位互讲。

  (3)指名讲说。

  (三)总结全文。

  (四)背诵全文。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