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来源:品趣旅游知识分享网

  学习目标:

  1、从叶圣陶先生修改中学生作文的这件事中,感受到老一辈对青少年一代的热情关怀,培养写后要一丝不苟地认真修改自己作文的好习惯。

  2、从叶圣陶先生对《一张画像》的修改中,学习修改作文的方法。

  学习重点:

  从叶老对中学生作文的修改中,感受叶老对青少年一代的热情关怀,并学习修改作文的方法。

  课件准备:

  1、《一张画像》修改的原文。

  2、课文中的重点句子。

  教学流程:

  一、谈话导入。

  二、读全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自由读课文,思:课文写了什么有关叶老的什么事?

  2、指名交流

  三、自读自悟,学习修改方法,感受老作家人品。

  1、自读1-4自然段,思:课文哪些地方给你留下了深深的感受,画出句子,并在句中空白处写下自己的感受。

  2、指名交流。

  预设:

  (1)句子:题目《一张画像》改成《一幅画像》,我立刻感到用字的准确性。类似这样的修改很多,长句子断成短句的地方也不少。有一处,我记得十分清楚:“怎么你把包几何课本的书皮去掉了呢?”叶老先生改成:“怎么你把几何课本的包书纸去掉了呢?”删掉原句中“包”这个动词,使得句子干净了,也规范了。而“书皮” 改成“包书纸”更确切,因为书皮可以认为是书的封面。

  学生可能感受到:作文修改方法、叶老修改的很认真、我们也要修改作文等。

  (2)句子:首先映入眼帘的是红色的修改符号和改动后增添的小字,密密麻麻,几页纸上到处是红色的圈、钩或直线、曲线。我从中感受到叶老修改得非常认真。

  学生可能感受到:叶老修改的非常认真。

  教师趁机拿出修改稿原稿,学生看在让学生谈感受。

  (3)句子:这不仅使我看到自己作文的种种毛病,也使我认识到文学事业的艰巨:不下大力气,不一丝不苟,是难成大气候的。我虽然未见叶老先生的面,却从他的批改中感受到他的认真、平和以及温暖,如春风拂面。

  学生可能感受到:文学事业的艰巨,要认真,要一丝不苟,叶老对文学事业的认真,对我的平和、温暖。

  指名读句子。

  (4)句子:这一篇作文写的全是具体事实,从具体事实中透露出对王老师的敬爱。肖复兴同学如果没有在这几件有关画画的事儿上深受感动,就不能写得这样亲切自然。我从这里感受到肖复兴同学的作文写的很好。

  学生可能感受到:作文写的好,写作要写具体事实,要写感动的事,自己写作也要这样写。

  (5)句子:那时,我才15岁,一个毛头小孩儿,居然能得到一位蜚声国内外文坛的大文学家的指点和鼓励,内心的激动可想而知,涨涌起的信心和幻想,像飞出的一只只鸟儿抖着翅膀。那是只有那种年龄的孩子才会拥有的心思。

  学生可能感受到:叶老对我的影响大,我自己写作的信心,叶老名气大。

  教师趁机归纳总结。

  四、教师总结质疑。

  肖复兴能走上文学之路,与叶老的指点与鼓励是分不开的,这样一位对文学事业认真,对普通中学生平和、温暖的老作家,深深的感动了作者我,可是,课题是《那片绿绿的爬山虎》,为什么要这样用题呢?下节课继续学习。

  板书:

  15 那片绿绿爬山虎

  叶圣陶老先生:认真、平和、温暖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