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分析:渎职行为是指公职人员在职务范围内,未履行职责,或者滥用职权、玩忽职守等行为,致使国家和人民利益受到损害的违法行为。
法律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第37条:“公务员渎职失职,致使国家和人民利益受到损害的,应当依法给予纪律处分或者追究刑事责任。”
2.《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397条:“国家工作人员在执行公务中,违法给予他人特殊优惠,或者徇私舞弊,致使国家利益遭受重大损失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3.《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第46条:“行政机关的工作人员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给予警告或者记过处分;情节较重的,给予记大过或者降级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撤职或者开除处分:(一)违反法律、法规和规章,滥用职权,徇私舞弊;(二)玩忽职守,失职渎职;(三)泄露国家秘密、涉及个人隐私或者单位商业秘密的。”
以上法律依据明确规定了公职人员渎职行为的性质和惩处措施,需要公职人员在职务范围内认真履行职责,不得滥用职权、徇私舞弊、玩忽职守等行为。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