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哪些情况下国有企业违法终止劳动合同?

来源:品趣旅游知识分享网

国企违法终止劳动合同的情形包括:1、用人单位单方强行解除应当协商解除的劳动合同;2、用人单位单方解除劳动合同,而劳动者尚未达到过失性辞退的条件;3、未提前30日书面通知劳动者或额外支付1个月工资而解除劳动合同;4、违法裁员;5、在禁止解除劳动合同的情况下强行解除劳动合同;6、违法终止劳动合同;7、在劳动合同需要顺延的情况下强行终止劳动合同。这些情形均违反了相关劳动合同法规定。

法律分析

国企违法终止劳动合同的情形有:

1、违反劳动合同法第36条规定,应当协商解除的劳动合同,用人单位却单方强行解除的。

2、违反劳动合同法第39条规定,劳动者尚未达到过失性辞退的条件,用人单位单方解除劳动合同的。

3、违反劳动合同法第40条规定,未提前30日以书面形式通知劳动者本人或者额外支付劳动者1个月工资而解除劳动合同的。

4、违反劳动合同法第41条规定,违法裁员的。

5、违反劳动合同法第42条规定,在禁止解除劳动合同的情形下强行解除劳动合同的。

6、违反劳动合同法第44条规定,违法终止劳动合同的。

7、违反劳动合同法第45条规定,在劳动合同需要顺延的情形下强行终止劳动合同的。

拓展延伸

国企违法终止劳动合同的后果及法律救济措施

国企违法终止劳动合同的后果及法律救济措施是一个重要的问题。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如果国企违法终止劳动合同,可能面临以下后果:一是需要支付经济补偿,包括赔偿金、工资补偿等;二是可能承担违约责任,如被要求重新雇佣被解雇的员工;三是可能面临法律诉讼,受到行政处罚或刑事责任追究。为了维护员工的合法权益,受害者可以采取法律救济措施,例如提起劳动仲裁、起诉到劳动争议仲裁机构或法院等。在法律救济过程中,受害者可以要求恢复劳动关系、要求赔偿经济损失等。总之,国企违法终止劳动合同的后果严重,但受害者可以通过法律救济措施来维护自己的权益。

结语

国企违法终止劳动合同的后果及法律救济措施是重要问题。违法行为包括强行解除、违法裁员等。可能面临赔偿、违约责任、法律诉讼等后果。受害者可采取劳动仲裁、起诉等救济措施,要求恢复劳动关系、赔偿经济损失等。维护权益需法律救济。

法律依据

根据《劳动合同法》第四十二条,劳动者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不得依照本法第四十条、第四十一条的规定解除劳动合同:

(一)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作业的劳动者未进行离岗前职业健康检查,或者疑似职业病病人在诊断或者医学观察期间的;

(二)在本单位患职业病或者因工负伤并被确认丧失或者部分丧失劳动能力的;

(三)患病或者非因工负伤,在规定的医疗期内的;

(四)女职工在孕期、产期、哺乳期的;

(五)在本单位连续工作满十五年,且距法定退休年龄不足五年的;

(六)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