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觉得还有一类数据可以关注一下,就是舆情分析,这些数据也都来源于用户,但获取的方式需要更加的主动,比如舆情监控分析系统这种可以实时从网络上获取自己想要的信息的工具,其实目前有很好的舆情分析工具就是微博,通过一些关键词去微博里面搜索,从而获取到用户的微博,可以筛选之后有针对性的约谈用户。这个的关键点在于确定合适的关键词,否则很有可能找不到你要的数据。
这两种方式大多都依赖于从网络中获取数据,所以说网络是个好东西啊,别人的产品很多时候也能提供给我们很多的数据,微博、搜索引擎等等,都要好好的利用起来。 用户反馈分析
这种方式的前提是已经有产品上线了,这里不一定是要产品的初级版本,可以是别的产品,可以有相关性也可以没有,只要提供一个意见反馈的入口,引导用户去提交反馈就可以了。很多时候我们不需要去控制或者限制用户的思维,让他们提各种天马行空的想法,或许不经意间就能从中发现有价值的需求。为什么腾讯的 QQMail产品线规定所有的产品经理必须每周都要看1000篇帖子或微博、100篇博客、做10个CE,我觉得道理就在这里,长期的贴近用户,从大量的用户反馈当中收集有价值的需求,是每个产品经理都应该学习的。
不过这种方式更适合于前台的产品,后台的产品主要使用用户就是公司内部员工,或者是比较少的开放出去的管理员,这部分的用户反馈相对来说容易收集的多,可以制定特别的渠道来获取反馈。 产品数据分析
这种方式也要求先上线产品,从而才能收集产品的相关数据,比如常规的访问浏览数据,这个可以通过专业的统计工具来收集,如Google
Anlystic、百度统计、站长统计、51啦统计等等,再有用户的访问数据,包括浏览痕迹、点击痕迹、在每个页面上的浏览时长,整体的浏览顺序等等,这些需要预先埋点,等于说必须要在设计的时候就考虑到后期的这种数据收集的需求,从而为后面的数据分析打下基础,否则获取不到数据,何谈分析呢?有了数据之后还要注意分析的方法,所以产品经理要稍微知道一点数据分析和数据挖掘的知识,能够从数据当中寻找关联,发现关系,从而得出结果。
还可参考一些公共调研机构出具的一些数据分析报告,比如艾瑞资讯等对互联网行业里面所做的一些数据分析,很多都很有参考价值,有些数据是我们收集不到的,但这些专业的调研机构可以,这样就能形成互补,同时也可以学习以下别人是从哪些维度和角度进行数据分析的。 竞品分析
无外乎是去研究别的同类产品,从中找出别人产品的优劣势,从而发现产品的突破口,如何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精,就是要从这部分的分析获得。这样看来,竞品分析报告就显得尤为重要,竞品分析也是产品经理的必备能力之一。竞品分析不光要分析主体功能点,还要分析细节,每个页面,每个按钮,每个操作的分析,都从设计上看出细微的差别,看看别人是如何做用户体验的,如何连贯处理逻辑,如何搭配界面布局等等,最好就是能像剥洋葱一样一层一层剥开,剥到最好就没有了,当然有时候可根据规划和分析的目的来,不需要做到那么细的还是可以粗线条一点。
以上就是一些常见的需求获取的来源,可能并不止于这些,还有别的方法这里没有提及到,水平有限,大家可以相互交流补充。比如张小龙说的,需求来自你对用户的了解,而不从调研、讨论、分析、竞争对手中获取,个人还达不到这个程度,只能从传统途径获取啦。需求获取是需求开发的第一步,有需求了才能进行需求分析,才能进行需求定义,因此做好需求获取至关重要。来源:IT民工
人人都是产品经理(woshipm.com)中国最大最活跃的产品经理学习、交流、分享平台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