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让德育在整合中提升

来源:品趣旅游知识分享网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让德育在整合中提升

作者:俞亚芬

来源:《基础教育参考》2010年第02期

德育工作有多种理论和模式。我们借鉴系统理论,将德育视为一个系统,通过对系统中各种资源要素进行加工与重组,使之互相联系、互相渗透,形成合理的结构,最终实现整体优化。从而构建起学校德育工作的“三育”、“三会”,解决学校德育工作中存在的“浅”、“薄”、“空”的问题,提升德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一、学校德育、家庭德育和社会德育的整合

要做好德育工作,必须将学校、家庭、社会教育中的德育资源有机整合,形成三位一体的教育网络,提高德育工作的质量。 1.学校德育是主导地位

把教学与育人结合起来,能对学生道德认识的深化和贯通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正如赫尔巴特所言:“教学如果没有进行品德教育,只是一种没有目的的手段;品德教育如果没有教学,就是一种失去了手段的目的。”教学和育人相结合,是学校德育的一个重要途径。教师作为学生健康成长的引路人,其自身的言行对学生的品德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提升师德是以人育人、以德育德的关键所在。我们创建文明办公室、生态教师建设、巾帼文明示范岗为载体,开展文明执教、口头禅征集、学陶师陶演讲赛、情系特困生等体现现代教育理念的活动,举行美言脱口秀、教师礼仪风采秀等竞赛,提升教师的道德素养。

要充分发挥课堂教育在德育中的重要作用,将爱国主义、革命传统、中华美德和民主法治教育贯穿和渗透在课堂教学各个环节之中;充分发挥班主任的骨干作用,加强对班集体的建设和管理;充分发挥少先队、共青团、学生会的作用,紧紧抓住校会、班会、活动课这三块教育基地,发掘学校长期积淀的文化底蕴,探索新时期校园文化建设的新经验,使德育的内涵渗透到学生的思想观念中。

另外,还要把校纪、校规中的行为规范融入到实际教学当中,在学生的行为模拟课上重点实施,训练学生的站姿、坐姿和言谈举止,使教学内容和日常行为有机地结合起来,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家庭德育是基础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如果说德育像一条绵延不断的长河,贯穿于人的一生,那么,家庭教育则是这一长河的源头。家庭教育具有基础导向性、渐进性和持续性等优点,也存在着随意性、强制性和迁就性等缺陷,把握不好会影响孩子的健康成长。家庭德育中的言传身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生的成长,它具有其他教育所不能替代的作用。因此,我国古代将“齐家”置于“治国”之前,认为“教先从家始”。

确实,家庭是学校德育的摇篮,而父母就是德育最初的实施者和影响者,为孩子在家庭中建立起最初的亲密的感情联系,使之学会语言并开始将文化规范和价值标准逐步内化。以尊老爱幼这一传统美德为例,如果父母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就能以身作则,平时对老人给予相当的孝敬和尊重,孩子自然看在眼里记在心中。 3.社会德育是催化剂

社会德育是人们通过社会舆论、大众传播和社会交往途径所接受到的道德教育,它是一种更广泛、更有影响力的德育。社会教育阵地的建设和发展是学校德育的一个重要渠道。 其中最重要的一般力量就是网络。网络已成为学生了解世界、接受信息的一个重要的渠道。一方面,网络技术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方式、思想意识和伦理道德;另一方面,互联网的共享性、多元性、开放性,在意识形态和生活方式上对学生德育提出了挑战。因此,我们一要帮助学生积极面对网络的挑战,提高他们的选择能力和免疫力;二要切实净化中小学生的生活和成长环境;三是引导学生接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在心灵上得到提升和发展。

二、学会尊重、学会学习和学会礼仪的整合

学会尊重、学会学习、学会礼仪看似无关,实则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统一体。学会尊重是学会学习和学会礼仪的心理基础,学会学习是学会尊重和学会礼仪的必要条件,而学会礼仪则是学会尊重和学会学习的外在表现。 1.学会尊重

“尊重”是内心与外界的和谐,是真心实意地善待他人,善待周围的世界。教师之所以光荣和受人尊重,是因为教师以育人为宗旨,以塑造人的美好心灵为己任。尊重是师生和谐相处的“润滑剂”。

然而,尊重并非一张空头支票,它必须真诚,才能深入到人的心灵深处。在美国学校的低年级教室中,教师常常蹲下来与学生交流;在课堂上教师也常常弯下腰为学生独特的发问而鼓掌。美国教师这样解释:“蹲下来交谈,是因为学生个子矮,在与老师交流时,会产生压迫局促的感觉,这对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于同成年人一样具有独立人格的小学生来说是不公平的。教师直着腰、居高临下地拍拍手,小学生可能认为老师的掌声不真诚,只有弯下腰,两眼望着学生,掌声才有了达到学生内心的力量。”“蹲下来”和“弯下腰”,简单的肢体动作中体现的是对学生的尊重。

尊重无价,我们要在点点滴滴的小事中要学会“尊重”:迟到了,就对正在早读的老师同学说声“对不起,我来晚了”;上课时间走在楼道、校园里要安静,不要让自己兴奋的脚步和话语影响上课的师生;不要踩踏校园的花坛、草坪,让学生知道任何生命都是值得尊重的。心中有了尊重,自然就会用眼神、用语言、用动作把它传达出来。 2.学会学习

学习是寻求真知的一把金钥匙,是纯洁心灵的一泓净水,是锤炼师魂的一个摇篮。学习能够让教师多才多艺;学习能够让教师的精神生活更加丰富;学习能够让教师的道德修养更为精深;学习还能够让教师超脱俗气、气质不凡。更为重要的是,教师的学习势必指引学生锐意进取,势必坚定学生的学习信念、陶冶学生的思想情操。昨天的文盲是不识字的人,今天的文盲是不会电脑的人,那么,谁是明天的文盲呢?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已对“文盲”作出了新定义:不会主动寻求新知识的人。因此,我们可以向当今名师学习,向教育实践者学习,向身边的老师学习。只有主动学习、学会学习,才能做到好学、会学、乐学,让学习的阳光充满师生们的心灵。 3.学会礼仪

我们要对学生播下文明礼仪的种子。印度民谚说:播下行为,收获习惯;播下习惯,收获性格;播下性格,收获命运。良好的习惯能架起通往成功之路。

要做一个具有文明礼仪的人,必须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从自我做起,在日常行为中体现道德文明。同时,利用晨间、班队时间开展系列实践活动,能够让学生自觉克服不良言行举止,养成讲究文明礼仪的良好习惯。

我们通过实施“三育、三会”整合,为学校德育工作构建了一个全新的平台,对更好地提升学校德育工作实效产生了积极的作用:大大充实了德育内涵,为提升德育实效性奠定了实践基础;大大拓展了德育范畴,为提升德育针对性打开了更广阔的视野;大大拓宽了德育的实施渠道,为提升德育的时代性提供了强有力的保证。

作者单位 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益农镇第二小学 (责任编辑 甘 璐)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