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品趣旅游知识分享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关于信息技术与课堂传统教学的思考

来源:品趣旅游知识分享网


关于信息技术与课堂传统教学的思考

宁海英

【摘要】把信息技术应用于课堂教学,彻底改变了教师“一支粉笔,一张嘴的满堂灌”式的教学方式,完成了“教师+课本+黑板”的传统教学模式无法达到的教学效果,但同时我们也看到,由原来的“人灌”变“机灌” 多媒体提供的直观画面也会严重束缚学生的想象能力,对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更是无从谈起。如何将信息技术与课堂传统教学有效地整合,对于提高当前课改工作的质量和水平具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信息技术 传统教学 思考

一、多媒体辅助教学打破了传统教学模式

信息技术与教学整合, 意味着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结合使用信息技术,利用信息技术对文本、声音、图像、动画等的综合处理及其强大交互式特点,编制的系列计算机辅助教学课件,能充分创造出一个图文并茂、有声有色、生动逼真的教学环境,为课堂教学的顺利实施提供形象的表达工具,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真正地改变传统教学的单调模式,从而使学生的乐学落到实处。多媒体技术既能让学生看得见,又能听得见,还能用手操作。而对教师来说在运用多媒体课件上课时,能有效地实现精讲,取得传统教学无法比拟的教学效果。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多媒体教学可以利用各种教具、学具、投影、电影、录像、录音、计算机等多种媒体技术,集光、形、色于一体,直观形象,新颖生动,让学生既能看得见,又能听得见,还能用手操作。能够直接作用于学生的多种感官,实验

证实:人类获取的信息83%来自视觉,11%来自听觉,这两个加起来就有94%。还有3.5%来自嗅觉,1.5%来自触觉,1%来自味觉。这些多种感官的综合刺激,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信息技术还可以创设情境调动学生的潜能,使有意识的学习活动和无意识的学习活动相结合,不仅丰富了教学内容,也活跃了课堂气氛,调动了学生求知的自觉性和积极性,彻底改变了教师“一支粉笔,一张嘴的满堂灌”式的教学方式,完成了“教师+课本+黑板”的传统教学模式无法达到的教学效果。

二、片面依赖多媒体教学,而忽视了有效的传统教法

运用多媒体教学,视听结合,能充分调动学生全身心投入,获得课堂教学的高效率。不过笔者始终赞成:“作为一种教学辅助手段,多媒体教学应是当用时则用,不当用时坚决不用;能用则用,不能用可不用”。如今多媒体教学正席卷中学课堂,许多教师既不考虑能不能用,也不考虑当不当用就一味的乱用。笔者曾调查过许多教师,他们大多仅是课件的设想者而非制作者,这就意味着课堂必须按教师预先准备的课件一个程序一个程序地进行,不允许学生的思维、意旨来干扰破坏。因此教师垄断了课堂的思维走向,学生的思维难以进入开放、多样化的状态,课堂的灵动性自然无处寻觅。更为突出的问题是,时下多媒体教学大多重课件制作轻文本阅读。笔者曾有幸在一次市级电化教学竞赛中见识了一堂《世间最美的坟墓》观摩课。执教老师对多媒体课件制作颇下了一番功夫,用Flash制的动画和用Powerpoint制作的幻灯片充斥了整堂课,却未见教师引导学生品味茨威格那极具魅力的语言。然而这堂课却因“以精美流畅的动画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而一举夺魁。笔者不禁哑然:一堂成功的语文课难道只要激发了兴趣就够了吗?

三、几点思考

实际上我们提倡使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但并不摒弃有效的传统的语文教学方法。教师

声情并茂的朗诵,潇洒隽秀的板书也是为人师者魅力的集中体现。对于语文教学来说,多媒体就是一把不折不扣的“双刃剑”:一方面运用多媒体教学,在直观化、形象化方面绝非传统教学手段所能相比。它所营造的由形象、色彩、声音等构成的综合氛围,能使学生“身临其境”,倍感真切,从而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但另一方面多媒体提供的直观画面也会严重束缚学生的想象能力,与语文学习的特点背道而驰。语文不是因图像而形象,而是因语言而形象。课堂上用多媒体展示图形图像不能代替学生的想象,正如观看电视剧不能取代阅读文学作品原著一样。而且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的个体体验是千差万别的,我们不能用一个课件演示去限定学生丰富多彩的个性体验。因此在语文课堂上,借助任何直观形象的教学手段,最后还都必须落实到课文的语言文字上去。

现代信息技术发展迅猛并不断为教育教学提供更为强大的支持,但功能强大的信息技术的出现并不意味着传统教育技术价值的消亡。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网络教育与传统教育优势互补研究》的子课题《网络与学科教学整合的实践研究》中谈到,录音机、幻灯机、电视机、放映机等较为传统的教育技术,甚至黑板、粉笔、挂图、模型等传统教学工具在中小学教学中曾经发挥了重要作用并仍然具有独特的教育价值,伴随这些传统技术和工具产生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式仍然具有很强大的生命力和纵深发展价值。

教学中要注意现代信息技术与传统教学技术的结合,不应忽略原有的技术设备和资源,技术的更新不应盲目攀比,应根据本地和本校的现状,将现代信息技术与实物投影仪、录音、录像等结合起来,综合运用。教师不能为了要用信息技术而在教学过程中盲目地加入这些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甚至连简洁清晰的板书在一节课中也都没有了。教师在通过教学设计不断整合信息技术的新功能的同时,应结合本校与本课堂的教学实际,注重现代信息技术工具与其他传统的教学工具、数字化教学资源和非数字化教学资源之间优势互补,综合运用,发挥整体效益。

参考文献:

【1】汤强 《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误区分析》 《电化教育研究》 2006。10

【2】龙晓君 《教育技术在中小学教育中的定位》 《教育技术导刊》 2007。06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