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6期 J0umal 0f Ch0ngqing UIlivers 0f science afld I }Ⅱ1ol0gy(S0cial sciences Ed on) N0.6 20o9 全球化条件下中国当代政治文化的发展定位 张伟娜 摘要:在全球化的大趋势之下,处在转型期的中国当代政治文化受多种因素影响容易出现诸如政治信仰淡化、政治价值 取向多元化、政治冷漠等政治文化的分化现象,这将影响共同政治文化心理的形成和稳固,影响主流政治文化的地位和 作用的发挥。因此必须坚持主流意识形态的指导地位,重新整合我国政治文化,促进政治文化的新发展。 关键词:全球化:中国当代政治文化:发展定位 中圈分类号:D616 与现时代研究。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1999(2O09)06一o013—02 作者简介:张伟娜(1985一),女,山东沂水人,渤海大学(辽宁锦州121000)政法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 收稿日期:2o08—12—07 全球化正将人类带入一个全新的时代。全球化的浪潮对 全世界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均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 影响。它对政治文化的影响更是不言而喻的。随着我国改革的 进一步发展和社会主义民主的进一步完善.政治文化受多种 克思主义的意识形态在全球化的庇护下打着文化的旗号通过 多种方式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进行歪曲和颠覆.也在一 定程度上影响了一部分人的共产主义政治信仰。 (二)公民意识淡薄 因素影响出现分化的倾向日益明显。这些分化既不利于我国 政治民主的发展,又对当前主流政治文化提出了挑战。如何整 “公民的最大特征是平等。它是社会中的平等成员.政治 地位平等,人格平等.法律面前平等。”公民意识是一种社会意 识.它包括国家意识、法律意识、民主意识、公德意识等。增强 公民意识是全球化条件下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由传 统向现代化转型的需要。公民意识的核心是公民身份意识,即 公民对自己身份的认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传统观念。致使 政治生活中依然存在大量的等级特权现象和“官本位”思想。 这些思想成为一种思维定势,时时影响和制约着人们的平等 意识和对民主的追求,这就造成了公民意识的淡薄。主体意 识、独立人格的缺乏,造成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缺乏广泛的文化 合完善中国当代政治文化、如何正确定位中国当代政治文化 的发展成为当前的重要任务。 一、全球化条件下我国政治文化出现的分化 全球化大趋势之下的中国社会进入了社会转型期。伴随 着社会转型过程中出现的利益分化和社会结构的变化.作为 社会意识重要表现的政治文化,不可避免地会产生某种功能 上的离析性和质态上的异质性.即政治文化的分化。加之外来 文化的融合和撞击,各种分化便显现出来。主要体现为: (一)政治信仰危机 心理支撑,从而成为政治文化转型的深度障碍。 (三)政治认同上的冷漠 政治冷漠作为一种政治态度,是指一国的公民对政治活 政治信仰是指特定社会和国家的人们在对某种社会政治 体系及其理论学说认同、信服和敬仰的基础上,进而奉为自己 的言行准则并身体力行的精神体系,是人们对所确认的体现 终极政治价值对象的极度信奉和遵行。当前我国社会存在的 政治信仰危机主要体现为对共产主义信仰的危机和对政治理 想的怀疑。改革开放后,通过“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纠正 了人们对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和共产主义的教条式的曲解, 动的冷淡和政治问题的漠视。当前中国出现的政治冷漠现象 主要有:公民对政治的关心度下降;政治生活的高参与率和参 与的低质量并存:农民和青年一代对政治的淡漠尤为突出。究 其原因.首先,它和转型期中国特有的政治参与机制、利益诉 求、社会心态、公民政治素质等因素密切相关。其次,西方大国 坚持冷战思维模式,推行“西化”“分化”战略,从而人为地加剧 了中西方文化之间的冲突,这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部分人对 现行政治的心理认同。影响了他们对现行政治策略、路线、方 针、政策和措施的正确评价,从而产生政治逆反心理,淡忘了 重新确立了其在意识形态领域上的主导地位。但在社会变革 所引发的社会利益格局大变动面前.政治文化的地位受到了 一定冲击,不少人中存在着“信仰危机”和“理想淡化”的现象; i 加上新的政治信仰尚未建立,政治信念便处于一种自在、迷茫 的状态。 共产主义信仰。 (四)政治价值取向的多元化 出现政治信仰、政治理想的危机,其原因主要来自于两个 方面:其一是传统政治文化的影响。以民本、礼治、中庸、大一 统、德仁、人治为特征的传统政治文化产生于以自然经济为基 政治价值取向的多样化是改革过程中政治文化分化的一 个重要特点。大规模的经济改革带来了社会结构的多元化、社 会群体的多阶层化、社会利益的多样化和与之相应的社会价 础和以专制主义为特征的社会.其精华糟粕兼有,因此对政治 信仰既有积极的影响也有消极的影响。其二是西方政治文化 的冲击。全球化条件下,各种文化自由流动,外来文化中有关 科学和民主的思想在被我们吸收和借鉴的同时.也会有一些 值的多元化.继而政治文化也出现了多元化趋势,而且正在影 响着人们对政治制度价值标准的认同程度。改革开放以来,中 国社会出现的阶层分化越来越严重,这对政治文化的发展产 生了正、反两方面影响:一方面,它使社会成员的开放创新心 理、政治主体意识、民主法治观念得以确立和增强:另一方面。 与我国社会变革、现代化建设不相融的方面流入。此外,非马 它也产生了不可忽视的负面效应。主要表现在:部分社会成员 观正确地评估西方政治文化。西方政治文化是伴随着现代化 运动而产生的政治文化,尽管它带有资产阶级的色彩,但是它 必定会有某些人类进步所共有的东西。社会主义政治文化建 的政治理性有所下降,意识信仰严重异化,政治人格出现扭 曲。同时,在全球化大趋势之下,随着各国政治、经济交往的日 益紧密,国与国之间的文化交流逐渐加深,中西文化的汇合交 设要借鉴和吸收其他政治文化的一切优秀成果(如西方政治 流碰撞.资本主义的政治文化随着国门的打开而涌人,也引发 了多元价值取向。如:在自我价值取向上倾向于自我实现和绝 对自由:注重集体行为规则约束的在减少,主张个人绝对自由 的在增多;“个人主义”、“拜金主义”等成为越来越多人的价值 追求。 文化中的精华部分)为我国政治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对待西 方政治文化.既不能全盘否定也不能全盘肯定,而要以更为主 动、自觉、开放、求实的心态来吸纳、融汇全球不同政治文化资 源中的合理因素和优秀成果。惟有共生共存,才能在不失中国 政治文化特色的同时,又在全球化进程中获得民主观念的精 髓和原创力。 (三)增强公民政治认同感。大力培育公民意识 新形势下.要发展和巩固社会主义政治文化,必须增强公 民政治认同感.大力培育公民意识。 当代的中国社会处在全球化和社会转型期双重影响之下 二、全球化条件下我国政治文化的发展流向 政治文化的健康发展直接影响着社会的政治稳定.影响 着政治系统的合法性,并通过影响政治主体的行为方式和政 治活动来促进或阻碍政治体制改革,进而对社会的和谐发展 产生深远的影响。在全球化大潮一浪高过一浪之际,整合当代 中国政治文化,摆脱西方强势文化、主流文化的影响,坚持主 流意识形态的指导地位,是加强我国政治文明建设客观的、必 然性的要求。 (一)继续坚持并巩固马克思主义主流意识形态的主导地 位.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主导政治文化 的复杂时期,这一时期的基本特征是社会各层面处于不断的 碰撞、融合、变动之中。就政治认同言,随着社会总体结构的逐 步转变,认同的社会基础和基本取向都已经发生改变。在这关 键时期,最重要的是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继续将其作为最具现代化价值取向的权威核心,增强公民的政治认同。同时, 、 大力提高公民素质,培育公民意识,使人的发展与社会整体的 发展相统一。这是政治文化建设的必然要求。公民意识既是一 种社会意识,也是公民对自己的社会地位、社会权利和社会责 任的一种自觉认识。公民意识是公民社会的基础,在本质上表 每个社会都有自己的主导性道德规范体系,为社会成员 提供稳定的道德选择的依据、道德评价的标准以及道德行为 的指引。一种成熟的主导性道德规范体系是维系与整合一个 社会的重要因素。同样。每个时代和社会都要求有一种主导政 治文化来约束和规范政治行为,推动社会稳步向前发展。正如 伊斯顿所说:“任何系统都具备一定的主导政治价值,它们会给 政治行为规范和结构排列确定基调和方向”。主导政治文化在 整个文化体系中处于支配地位,为整个政治文化体系奠定基 本的政治价值观,并使之形成一种基本的政治文化倾向。进而 影响整个政治文化的面貌。建国以后,马克思主义适合时代的 要求以及新中国政治文化转换的需要,特别是以毛泽东思想 为核心的马克思主义政治文化符合时代和历史要求.在我国 的革命和建设过程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改革开放以来,邓小 平理论成为人们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理论动力和强大思想 武器:江泽民同志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更是继续坚持、丰富 和发展了邓小平理论;胡锦涛科学发展观的重大战略思想在 瞬息万变的复杂国际环境下更具有现实性。在当今全球化条 件下.在西方思想文化、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的影响和挑战面 现为与市场经济、民主政治、精神文明、生态文明相适应的主 体的自由追求及理性自律精神,它体现了社会成员对自己基 本身份的认同。是公民支配自己社会行为的基本价值观念。因 此,要大力培育成熟的公民意识.为民主制度的运作和巩固提 供深层次的、有效的合法性支撑。为此,我们一是要给予制度 保证。制度与意识之间存在着一种互动的关系.必须有民主制 度架构下的经历和体验.公民意识才能真正发育成熟。积极拓 宽民众的参政渠道,完善民众的利益表达机制,积极引导人们 参与国家和社会事业的管理,增强他们的政治责任感和积极 性;二是要普及政治知识,让人民大众通过政治生活了解和掌 握科学的政治。激发他们的政治参与热情。 参考文献: [1】俞可平.全球化与政治发展[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O05. [2】戴维・伊斯顿.政治生活的系统分析[M】.北京:华夏出版社, 1 999:232. 前.我们必须要坚持和强化马克思主义主流意识形态的主导 地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主导政治文化的发展方向。 [3】熊月之.西学东渐与晚清社会【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l 994:732. 以更好地促进社会的稳定、经济的发展、文化的繁荣和人民生 活水平的提高,积极应对全球化带来的机遇和挑战。 (二)坚持全球性和本土性文化交融 [4]李勇军.经济全球化与中国政治文化[J].广东行政学院学报, 2OO2(8). 经济全球化为世界各种政治文化的交流提供了一个绝好 [5】孔祥宁.当代中国政治文化发展与和谐社会的构建[J】,社会 主义研究.2005.6. 的机会.只有不断地、开放地进行文化交流,才能更好地发展。 因此.我们要很好地利用这个平台.既要客观评估传统的政治 文化,又要正确对待西方的政治文化。首先,既要认识到中国 [6】王乐理.政治文化导论[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O0. 『7]刘军.近代西方公民权利发展史研究的若干问题[M1//武寅.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历史研究所学术文集:第2集.南昌:江 西人民出版社.20O3:221. 传统政治文化中对我们民族政治发展有用的东西,又要认识 到中国传统政治文化中诸如“人治”、腐败、权利的膨胀和滥用 等糟粕部分,应当严厉制止并坚决抛弃糟粕部分。其次,要客 [8]罗崇瀚.对我国公民意识的一些思考[J】.世纪桥,200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