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品趣旅游知识分享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李晓娜 教学设计

李晓娜 教学设计

来源:品趣旅游知识分享网
《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应用》教学设计

课题 §10~3 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应用 本节内容主要通过学生观察、实验和生活实例展现,让学生经历了“问题—思考—探究实验—结论”的过程。在研究物体的浮沉条件时,日常生活中一些错误的经验或思维定势会在学生头脑中形成模糊的观念。经过演示、讨论和分析,纠正错误观点,引导学生从运动和力的关系角度来设计思想 讨论物体的浮沉条件,对浸没在液体中的物体进行受力分析,抓住重力和浮力的大小关系,根据二力合成知识,由学生讨论得出物体的浮沉条件。强调物体上浮、下沉是运动过程,此时物体受非平衡力作用。下沉的结果是沉到液体底部,上浮的结果是浮出液面,最后漂浮在液面。 学生已具备一定的动手实验能力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已基本能够运用观察、分析、归纳、比较等科学方法来探求新知识。学生在生活中经常接触到浮力,本节课中学生对浮力的产生与大小已学情分析 有初步认识,有一定的知识储备,但是还不能较好的理解和诠释浮力的概念。教学过程设计了许多与生活联系密切的事物及相关实验,可以由此引起学生探究的兴趣进入新课。 本节是本章的又一重点和关键,是在前面对浮力的研究及学习了阿基教材分析 米德原理的基础上来探究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应用。物体的浮沉判定及浮力的应用知识对人们的日常生活、生产技术和科学研究有着广泛的现实意义。 知识与 教学 目标 技能 1.理解调节物体所受的重力与浮力的关系,可以增大可利用的浮力; 2.知道轮船、潜水艇、气球、飞艇的工作原理。 过程与 方法 1.通过观察、对比,形成对物体浮沉条件的初步认识; 2.通过观察和实验,让学生学会物体浮沉的判断方法并能应用。 1

1.经历“问题—思考—探究实验—结论”的实践过程,提高学生的主动探情感态究的意识; 度与 2.在分析实验现象过程中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 价值观 3.学生通过对物体浮沉条件的学习与应用,培养学生实际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学 重点:物体浮沉条件认知;物体浮沉条件及物体浮沉的判定; 重点 难点:物体浮沉条件的应用。 难点 教学 实验探究法、讨论法、观察对比法,并辅助于演示法、讲授法、讨论法、交流法方法 等多种形式的教学方法 使用烧杯、弹簧秤、石头、细线、适量水、木块、乒乓球、空心金属球、鸡蛋、多媒器材 体课件和动画 课时 1课时

2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 教师活动 环节 ◆探究活动1: 一、引入 新课 蜡烛放进水中,观察蜡烛的浮沉情况; 铁块放进水中,观察铁块的浮沉情况。 (1)在水中滴几滴油,油将如何? (2)物体的浮沉是由什么决定的? 视频:物体的浮沉 一、物体浮沉条件 1.取决于物体所受重力与浮力的大小关系。 2. G物=物gV物F浮=液gV排 通过教师的 活动 从学生熟知的问题入手来观学生设计意图 观察、 察与分析物体的思考、浮沉,使学生乐交流 于探究。 观察、问题设置,进一交流、 步激发了学生的 回答 学习兴趣。 学生通过 二、探究 新知 F浮>G 上浮 F浮 = G 悬浮 F浮<G 下沉 ◆探究活动2:鸡蛋的浮沉 实验器材:鸡蛋、 盐、 玻璃杯、水 实验步骤: (1)把鸡蛋放进水中,观察鸡蛋的浮沉情况; (2)把鸡蛋放进盐水中,观察鸡蛋的浮沉情况。 思考、 教师的“演示” 实验现象与结论:鸡蛋的浮沉发生了改变。 3

实验、 实验和学生分析总结 有机的结合,对悬浮: 物体浮沉条件有了初步的认识。 F浮  G物液gV排  物gV物 V排  V物液  物上浮:(加速上升过程) 液物 下沉:(加速下沉过程) F浮<G物 液物 观察、 思考、 交流、 总结 现象与分析: 物体浮沉情况的判断(对比法) ◆探究活动3: 在我们生活中有利用“空心怎样让下沉的橡皮泥漂法”增大浮力的应用吗? 浮在水面上? 二、浮力的应用 1.采用“空心”的办法能增大可以利用的浮力——轮船。 4

利用演示实验推进课程,使教学进程层层递进,同时纠正学生在生活中所形 交流 A B C 排水量:轮船满载时排开水的质量。 观察与思考:轮船从河里驶入海里, 船会上浮一些还是会下沉些?(海水>河水) 轮船受到的重力是否发生变化? 轮船受到的浮力是否发生变化? 轮船的排水体积怎样变化? 上浮一些! 2.潜水艇 (1)潜水艇在水中受哪些力? (2)潜水艇上浮过程中,合力的方向是怎样的? 浮力与重力的大小关系? (3)潜水艇下沉过程中,合力的方向是怎样的? 浮力与重力的大小关系? 演示:潜水艇模型 用改变水舱中水量的办法,使潜水艇受到的重力大于、等于或小于受到的浮力来实现下潜、悬浮、上浮。 3.气球和气艇 用充密度小于空气的气体的办法,使它受到的浮力大于重力而升空。 观察、成的错误观点。 思考、 合作、 总结 使学生的思维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孔明灯 热气球 飞艇 5

4.密度计 视频:你还知道生活中有哪些浮力知识的应用? 1.船只采用“ ”的办法增大可以利用的浮 力,漂浮在水面上。潜水艇靠改变 来实现浮沉,要使浮在水面的潜水艇潜入水中,应向 。 2.将一个铝制空心球用手没入水中,放手后球将( ) A.上浮 B.下沉 C.悬浮 D.无法确定 三、巩固 练习 思考、 回答、 交流 3.一艘轮船从东海驶入长江时,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轮船受到的浮力不变 B.轮船排开的液体受到的重力不变 C.轮船排开的液体体积不变 D.轮船排开的液体体积增大 4.排水量为1 000 t的轮船在河水中航行,满载时船及所装货物共重 N,受到河水的浮力是 N,如果河水密度为1.0×103 kg/m3,船排开的河水的体积是 m3。(g=10 N/kg) 一、浸在液体中的物体 判断的浮沉有几种方法? 学生通过课堂小结,使知识更具系统性。 四、课堂 1.用浮力与重力的关系判断。 小结 2.用液体密度与物体密度的关系判断。 6

二、浮力的应用 1.轮船:用空心办法,增大体积,增大受到的浮力。 2.潜水艇:改变自身的重力,改变浮力和重力的关系。 3.密度计 4.气球和飞艇:用充密度小于空气的气体的办法,使 它受到的浮力大于重力而升空。 研究肥皂泡: 阅读、思考 五、知识 沿水平方向吹出一个肥皂泡,仔细观察它的运动 运用知识解决问题、激发学生兴趣。 延展 情况,解释你所看到的现象。 肥皂泡飞出后总是先上升后下降。因为肥皂泡内的气体刚从口中出来时温度较高,而热气体密度较小,所以肥皂泡会上升;后来泡内气体温度下降,泡的体积变小,所以泡又开始下降。 六、布置 课本:P60 动手动脑学物理1~5 作业 §10~3 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应用 一、物体的浮沉 板书 设计 1.重力与浮力的关系 2.物体密度与液体密度的关系 二、浮力的应用 1.轮船 2.潜水艇 3.飞船、飞艇 4.密度计

7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pqdy.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1号-6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