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观《二泉映月》有感

来源:品趣旅游知识分享网
观《二泉映月》一课有感

最近我仔细观看了王老师所教授的《二泉映月》,并且看了好几遍。明显感觉他教学跟一般老师的不一样,让我受益颇多。对此我发表一下我的个人看法:

一、注重整堂课的情感教学

作为教师,要以情育人,以情促智,促进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缺少情感的教育是跛脚的教育,忽略了情感,师生之间就失去沟通交流的时间和空间,没有情感的教育只能造就扭曲的心灵,扭曲的人生。整堂课下来,王老师的语言都倾注了满满的感情,用他那低沉的嗓音和带有浓郁感情的语言把学生们带入到阿炳那时的难过悲惨遭遇中去,让学生沉浸在阿炳失去光明的痛楚里,进而更能体会到阿炳在创作《二泉映月》时所包含的一切情绪跟感情。

二、充分体现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主体性是素质教育最主要特征之一,素质教育所主张的学生学习主体性具体表现为:自由性、独立性、能动性、创造性、整体性。从根本上说,就是教师要尊重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自觉性、自立性、创造性和学生的独立人格。在课堂教学中,老师和学生应该是互动的合体。学生作为学习的独立的个体,其主观能动性与创造性决定他们应该是老师的朋友。老师作为课堂教学的施动者,应该赋予学生必要的自由活动时间和自我发挥空间,应该尊重学生的内心思维活动。这堂课中,王老师一直让学生在《二泉映月》这篇文章中独自去感受,发

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展开想象的翅膀,发散思维,让他们通过反复朗读来体会有些语句中所包含的情感。闭上眼睛想象自己看见当年流浪在街上卖唱的阿炳,感受阿炳生活的艰难困苦,人们讥笑他,连狗都欺负他。感受阿炳在创作中所倾注的对命运的不屈和抱怨命运的不公。

三、精妙的课堂设计

王老师的语文课扎实而有深度。他深厚的文学素养,润物细无声的教学风格,学生迷惑不解时那巧妙的点拨令我折服。王老师教学设计的每个环节环环相扣,是这堂课有目的而不是紧凑,从而保证了教学活动的顺利完成。

四、行云流水的教学语言

课堂是一种生活,是师生共同创造的课堂生活。这种生活需要和谐,需要交流与沟通,需要与学生对话、互动。课堂教学的这种互动存在着“不确定性”,课前教师经过周密的设计,但在课堂上面对的是思想活跃、思维各异的学生,在师生的互动与对话中必然会遭遇“不确定性”的伏击。课堂教学中学生出乎意料的质疑、问题、“插嘴”往往会干扰课前教师预设的教学活动,教师能否正确灵活的驾驭课堂直接影响着课堂效率。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凭借自己的教学机智,适当模仿相声中的“说、学、逗、唱”,巧妙运用身体各种语言的魅力与影射力,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控课堂秩序,确保学生的学习愿望,提高课堂效率。

王老师在教学环节中语言之间的过渡、衔接毫无缝隙,浑然天成,

堪称完美。从分析环境的描写到揣摩阿炳的心里活动跟感情,都是细无声的过渡。

总之,王老师的课让我大开眼界,同时也让我发现自己的不足,并且试着吸收王老师的优点作为己用。希望在今后的日子里,能够更多的向这些特级教师学习并请教,不断充实自己,提升自我。

以上就是我对这堂课的评价。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