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河南版上期化学试题(河南)

来源:品趣旅游知识分享网
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试卷

化学试题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试题卷和答题卡两部分。考试时间50分饰,满分50分。

2.考生应首先阅读答题卡上的信息,然后在答题卡上作答,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

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N:14 F:19 S:32 P:31 Cu:64 Ag:108 Fe:56 Mg:24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4个小题,每小题1分,共14分。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物质的性质决定用途。下列用途中主要由物质的化学性质决定的是 A. 氧气用于医疗急救 C. 活性炭用于除去冰箱异味 2..下列化学用语正确的是 A. 2个氢原子: H2 C. 氧化铁: FeO

B. 2个氮分子: 2N D. 氯酸钾: KClO3 B. 干冰用于人工降雨 D. 铜丝用于作导线

3.化学与人类生活、社会生产密切相关,下列理解正确的是 A. 钻石恒久远,一颗永流传:是指金刚石是天然物质中最硬的 B. 0.9%的生理盐水:是指100g水中溶解了0.9g的氯化钠

C. 百炼成钢:是指将生铁转化为钢,其主要原理是降低生铁的含碳量 D. 古代的“五金”:是指金、银、铜、铁、铝 4.下列实验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 A. 探究铁锈蚀条件 B. 探究燃烧条件 C. 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 D. 探究分子运动 5.石墨烯是从石墨中分离出的单层石墨片,用石墨烯和铝合金可制成一种具备特殊性能的烯合金,下列对烯合金和石墨烯的说法错误的是

A. 石墨烯在一定条件下能与氧气反应 C. 烯合金具有优良的导电性

B. 石墨烯在常温下化学性质活泼 D. 烯合金是混合物

6.孔明灯燃气的火焰温度可达300℃,但纸质灯罩却没被点燃的原因是

A. 纸张不是可燃物,不能燃烧 B. 空气不充足,纸张不会燃烧 C. 风将热量吹散使灯罩处温度低于纸着火点 D. 风将热量吹散后灯罩的着火点降低了 7. 请答题的同学深呼吸,平静一下情绪,刚才吸入的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是

A. 氧气 B. 稀有气体 C. 氮气 D. 二氧化碳 8.如图所示,甲是溴(Br)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乙摘自元素周期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甲元素属于金属元素

B. 甲、乙两种元素形成化合物化学式是NaBr C. 乙原子的核内中子数为11 D. 甲原子核外共有5个电子层

9.分析推理是一种重要的化学思维方法,以下推理正确的是

A. 置换反应有单质和化合物生成、则有有单质和化合物生成的反应都是置换反应 B. 单质中只含有一种元素,则只含有一种元素的物质一定是单质

C. 点燃可燃性气体前要验纯,所以点燃H2前一定要验纯

D. 催化剂在化学反应前后质量不变,因此反应前后质量不变的物质都是催化剂 10.如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t1℃时,甲、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 B. 由t2℃降温到t1℃,甲饱和溶液比乙饱和溶液析出晶体的质量多 C. t2℃时,将40g甲物质加入50g水中,充分溶解后溶液的质量为90g D. t2℃时,用甲、乙配制等质量的饱和溶液,甲所需要水的质量比乙多

11.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抗癌新药“西达本胺”已全球上市。西达本胺的化学式为C22H19FN4O2,下列有关西达本胺的说法正确的是

A. 西达本胺 由碳、氢、氟、氮、氧五种原子构成 B. 一个西达本胺分子中含有一个氧分子 C. 西达本胺由五种元素组成 D. 西达本胺中C、H、F、N、O元素的质量比为22:19:1:4:2 12.下列关于溶液说法正确是( )

A. 将硫酸钠和汽油放入水中,充分搅拌后都能形成溶液

B. 把30%的硝酸钾溶液均分成两份,每份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15% C. 向20℃时的蔗糖饱和溶液中加入食盐,食盐不再溶解 13.下列图象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D. 配制100g10%的氯化钠溶液一般经过计算、称量(或量取)、溶解、装瓶存放等步骤

A. 加热一定质量的高锰酸钾固体 B. 向一定量的二氧化锰中加入过氧化氢溶液. 14.向一定量的硝酸铜、硝酸银的混合溶液中加入5.6 g铁粉,充分反应后过滤、洗涤、干燥,称得固体14 g。向固体中加入稀盐酸,无气泡产生,则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 滤液中一定不含有硝酸银 C. 滤出的固体中含有银7.6g

B. 滤液中一定含有硝酸铜 D. 滤出的固体中含有铜6.4g

二、填空题(本题包括6个小题,每空1分,共l6分)

15.水是生命之源,爱护水资源是每个公民应尽的责任。请你说出两种净化水的不同方法_____________;电解水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通过该实验得到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

16.能源、环境与人类的生活和社会发展密切相关。.

(1)化石燃料中天然气是比较清洁能源。其主要成分为甲烷,其燃烧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 (2)在汽油中加入适量乙醇作为汽车燃料,可适当节省石油资源,并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汽车尾气对大气的污染。其中乙醇属于__________(填“可再生”或“不可再生”)能源。

(3)煤燃烧时排放出二氧化硫、二氧化氮等气体会形成酸雨,请你说出酸雨的危害:_____。(答一点即可)

17.随着科学的发展,新能源的开发不断取得突破。清华大学研究人员成功研制出一种纳米纤维催化剂,可将二氧化碳转化成液体燃料甲醇,其微观示意图如下图(图中的微粒恰好完全反应)所示。请根据微观示

的 C. 向一定量石灰石中滴加稀盐酸至过量 D. 将水通电一段时间 意图回答以下问题。

(1)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2)下列叙述错误的是________(填序号)。①反应前后分子种类不变 ②原子可以构成分子 ③反应中分子可以再分 ④反应前后原子种类不变 ⑤反应前后分子个数不变

18.中兴缺“芯”事件震惊国人。芯片的主要成分是纯度极高的硅。高纯硅的制备以石英砂(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硅)为原料,生产过程示意图如下:

(1)上述四个步骤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______。

(2)物质M是该生产过程中可循环使用的物质,写出步骤4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 19.化学就在我们身边,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请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厨房中用洗洁精除去餐具上的油污时,会出现___________(填“溶解“或“乳化”)现象。 (2)炒菜时锅内油着火用锅盖盖灭,其灭火原理是________。 (3)稀盐酸除铁锈,该反应的化学方都式是__________。

20.A~F是初中化学的常见物质,A与B的组成元素相同。D、E在通常状况下是气体,F是大理石的主要成分。其转化关系如图所示,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未标出。 (1)A的化学式是__________________。

(2)反应④的化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 (3)反应⑤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

三、简答题(本题包括4个小题,共l0分)

21.根据“硫分别在空气和氧气里燃烧“的实验回答问题:

(1)硫分别在空气里和氧气里燃烧的现象不同,原因是什么__________?

(2)二氧化硫是一种有刺激性气味、有毒、易溶于水的气体。为了减少对环境的污染,进行本实验时应采取哪些措施__________?(答一点即可)

22.配制100g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氯化钠溶液.某同学按如图所示步骤依次操作:

其中操作错误的步骤是______(填字母序号)。操作E中用到玻璃棒,作用是_____。

23.现在有三瓶气体,分别装有空气、氧气、二氧化碳,请你设计一个实验方案来对这三瓶气体进行鉴别,包括具体的步骤、现象和结论__________。

24.早在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就开始生产和使用铁器。工业上炼铁的原理是利用一氧化碳和氧化铁的反应。某化学兴趣小组利用如图装置进行实验探究,请按要求填空: (1)为了避免玻璃管在加热时可能发生爆炸,加热前 应________________;

(2)写出CO还原Fe2O3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

(3)实验中盛澄清石灰水的试管中可观察到的现象 是________________。

四、综合应用题(共10分)

25.实验是科学探究的重要途径,请回答下列有关化学实验的问题。

(1)在实验桌上有如下几种气体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请你参与实验并回答问题:

实验室用石灰石与稀盐酸反应制取并收集二氧化碳,应选择的装置为_______(填字母)。制取CO2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组装气体发生装置后,应先检查装置的_____________,再添加药品。

(2)在探究Zn、Fe、Cu三种金属的有关性质时,进行了如

图所示的实验,通过以上三个实验,________(填“能”或“不

能”)得出Zn、Fe、Cu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实验结束后,将图1中剩余的两种金属片放入图2试管③中,充分反应后试管③中的溶液为无色,则试管③中的固体一定含有___________。 (3)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利用如图微型实验装置进行探究实验。 ①挤压右滴管并微热燃烧管,白磷燃烧而红磷不燃烧,由此可说明燃烧需要什么条件__________?

②相同质量的磷、铁、镁分别在氧气中完全燃烧,消耗氧气最多的是____________。

(4)一同学用某铁合金样品做了如下实验:称量11.4g样品,放入质量为40g的烧杯中,再往烧杯中加入200g稀

硫酸,恰好完全反应(杂质不与酸反应,也不溶于水)。

反应完毕后称量,烧杯及烧杯内物质总质量为251g。求所用稀硫酸的溶质质量分数__________。

答案和解析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4个小题,每小题1分,共14分。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

1.A【解析】A、氧气供给呼吸,释放出二氧化碳,属于化学变化,氧气用于医疗急救利用的是氧气的化学性质,故符合题意;

B、干冰升华吸热可用于人工降雨,利用的是干冰的物理性质,故不符合题意;

C、活性炭具有吸附性,用于除去冰箱异味,利用的是活性炭的物理性质,故不符合题意;

D、铜具有导电性,可用于做导线,利用的是铜的物理性质,故不符合题意。

2.D【解析】A、2个氢原子表示为2H,错误;B、氮分子是双原子分子,故2个氮分子表示为2N2,故错误; C、氧化铁的化学式为Fe2O3,故错误;D、氯酸钾的化学式正确。故选D。

3.C【解析】A、钻石是经过琢磨的金刚石(碳的单质),碳在常温下化学性质不活泼,“钻石恒久远,一颗永流传”,是指钻石很难与其它物质发生反应,保存的时间较长,错误;B、0.9%的生理盐水,是指100g氯化钠溶液中含有0.9g的氯化钠,错误;C、生铁和钢的主要区别在于含碳量不同,钢的碳含量低,高温的生铁在空气中锤打时,碳和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含碳量降低,生铁转化为钢,正确;D、古代的“五金”,是指金、银、铜、铁、锡,错误。故选C。

4.D【解析】A、铁锈蚀同时需要氧气和水,铁在干燥的空气中、在蒸馏水中均不生锈,不能探究铁锈蚀的条件,故不符合题意;B、燃烧的三个条件为可燃物、和氧气接触、达到着火点,三者缺一不可,图中无法得出燃烧必须与氧气接触的条件,不能达到目的,故不符合题意;C、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应将装置内的氧气完全消耗掉,应使用过量的红磷,图中红磷是少量的,不能达到目的,故不符合题意;D、大烧杯装置外是一个对比实验,能证明氨水能使酚酞试液变红;由于浓氨水易挥发,大烧杯内的小烧杯内的酚酞试液逐渐变为红色,说明氨气分子不断运动扩散到了大烧杯内的酚酞小烧杯中,可以达到实验目的,故符合题意。

5.B【解析】A、石墨烯由碳元素组成,碳在一定条件下可与氧气反应,石墨烯在一定条件下能与氧气反应,正确;B、碳在常温下化学性质稳定,石墨烯是由碳元素组成,在常温下石墨烯化学性质稳定,错误;C、石墨烯与铝合金是一种具备特殊性能的烯合金,依然具有金属的性质,具有优良的导电性,正确;D、烯合金是用石墨烯和铝合金制成的是混合物,正确。故选B。

6.C【解析】A、纸张是可燃物,能燃烧,不符合题意;B、灯罩却没被点燃原因是温度没有达到着火点,不是空气不足,纸张不会燃烧的原因,不符合题意;C、风将热量吹散使灯罩处温度低于纸的着火点,纸质灯罩却没被点燃,符合题意;D、物质的着火点是物质固有的本身的属性,一般不能改变,不符合题意。故选C。

点睛:燃烧的条件是:物质具有可燃性,可燃物与氧气接触,可燃物达到着火点,三者缺一不可。 7. C【解析】空气的组成按体积分数计算,氮气78%,氧气21%、稀有气体0.94%、二氧化碳0.03%、其他气体和杂质0.03%。故选C。

8.B【解析】A、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中间的汉字表示元素名称,甲元素的名称是溴,带“氵”字旁,属于非金属元素,错误;B、甲是溴(Br),溴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7,在化学反应中易得到1个电子形成稳定结构,通常显-1价,乙元素是钠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1,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1个电子形成稳定结构,通常显+1价,甲、乙两种元素形成化合物的化学式是NaBr,正确;C、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乙的原子序数为11,根据原子序数=质子数,乙原子的核内质子数为11,不是中子数为11,错误;D、根据原子结构示意图可知,甲原子核外共有4个电子层,错误。故选B。

9.C【解析】A、置换反应的反应物和生成物均是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所以只说明有单质和化合物生成的反应不一定是置换反应,错误;B、单质中只含有一种元素,但只含有一种元素的物质不一定是单质,如氧气与臭氧组成的混合物,只含有一种元素的纯净物才是单质,错误;C、点燃可燃性气体前要验纯,氢气是可燃性气体,所以点燃H2前一定要验纯,正确;D、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不变的物质叫催化剂,错误。故选C。

10.A【解析】A、一定温度下,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

s×100%。t1℃时,甲、乙的溶解度相等,

100gs甲、乙两种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正确;B、没有确定溶液的质量无法比较甲、乙饱和溶液析出晶体的质量,错误;C、t2℃时,甲的溶解度为50g,即100g水中最多溶解50g的甲,40g甲加入50g水中,充分溶解后只能溶解25g,所得的溶液质量为75g,错误;D、t2℃时,甲的溶解度大于乙的溶解度,配制等质量饱和溶液,甲所需要水的质量比乙少,错误。故选A。

11.C【解析】A、西达本胺是由分子构成的,不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错误;B、由化学式可知,一个西达本胺分子中含有2个氧原子,不含氧分子,错误;C、由西达本胺的化学式C22H19FN4O2可知,它是由五种D、22)19)19:4)元素组成的,正确;西达本胺中碳、氢、氟、氮、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2×:(1×:(14×:

2)=264:19:19:56:32,错误。故选C。 (16×

12.D【解析】A、汽油难溶于水,将汽油放入水中,充分搅拌后不能形成溶液,错误;B、溶液具有均一性,把30%的蔗糖溶液均分成两份,每份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仍均为30%,错误; C、一种物质的饱和溶液还能溶解其它的溶质,向20℃时的蔗糖饱和溶液中加入食盐,食盐能继续溶解,错误;D、配制100gl0%的氯化钠溶液,首先计算配制溶液所需氯化钠和水的质量,再称量所需的氯化钠和量取水,最后进行溶解、装瓶存放,正确。故选D。

13.D【解析】A、化学反应过程中元素的质量不变,但加热高锰酸钾生成氧气,反应后固体的质量不断减小,固体中锰元素的质量分数将不断增大,反应完成,不再变化,故选项不正确;B、二氧化锰是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反应前后质量不变,故选项不正确;C、向一定量石灰石中滴加稀盐酸至过量,二氧化碳的质量从零开始不断增多,但不会一直变大,当碳酸钙反应完毕,二氧化碳的质量不再变化,故选项不正确;D、

1,通电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是2:所以将水通电一段时间得到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是10∶5=2:1,故选项正确。

14.A 【解析】向固体中加入稀盐酸,无气泡产生,说明固体中不含有铁,假设5.6g铁粉只与硝酸银反应,则设增加固体的质量为x

Fe+2AgNO3=Fe(NO3)2+2Ag 固体增加量 56 160 5.6g x

而最终得到的固体只有14g,故铁与硝酸铜也发生了反应,故硝酸银反应完了,故滤液中一定不含有硝酸银,故A正确;经分析滤液中可能含有硝酸铜,故B错误;若固体中含有银7.6g,则含有铜的质量为6.4g,生成6.4g的铜需要5.6g的铁,而总参加反应的铁的质量为5.6g,故C错误;经上分析滤出的固体中不可能含有6.4g的铜,故D错误。故选A。

二、填空题(本题包括6个小题,每空1分,共l6分) 15.(1). 过滤和蒸馏(任意两种);(2). 2H2O

【解析】常见净化水的方法有静置沉淀、过滤、吸附、蒸馏,故填过滤和蒸馏(任意两种即可);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化学方程式故填2H2O

2H2↑+O2↑;电解水实验证明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化学反应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等等,故填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合理即可)。 16. (1). CH4+2O2 CO2+2H2O (2). 可再生 (3). 腐蚀建筑

CO2+2H2O; 【解析】(1)甲烷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方程式故填CH4+2O2

(2)在汽油中加入适量乙醇作为汽车燃料,可适当节省石油资源,并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汽车尾气对大气的污染,乙醇可以通过高粱玉米等粮食作物发酵制取,属于可再生能源,故填可再生;

的56160= 解得:x=16g 5.6gx2H2↑+O2↑;(3). 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合理即可)

(3)煤燃烧时排放出二氧化硫、二氧化氮等气体会形成酸雨,酸雨能腐蚀建筑和工业设备、破坏露天的文物古迹、破坏植被、引起土壤酸化等等,故填腐蚀建筑。 17. (1). 3H2+ CO2

CH4O+ H2O (2). ①⑤

【解析】(1)由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可知反应前有6个氢原子、1个碳原子、2个氧原子,反应后有4个氢原子、1个碳原子、1个氧原子,还差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需要有丁提供,所以丁的化学式为H2O,反 CH4O+ H2O; 应的化学方程式故填3H2+ CO2

(2)①化学反应前后分子的种类一定改变,故符合题意;②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故不符合题意;③化学反应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故不符合题意;④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一定不变,故不符合题意;⑤反应前后分子的数目可能改变,故符合题意;故填①⑤。

18.(1). 步骤3 (2). SiHCl3+H2 Si+3HCl 【解析】(1)步骤1是用焦炭高温还原二氧化硅生成硅,属于化学变化;步骤2是硅和氯化氢反应生成SiHCl3和氢气,属于化学变化;蒸馏是利用液体混合物中各组分沸点不同进行分离提纯的操作,属于物理变化;步骤四是SiHCl3和H2反应生成硅和HCl,属于化学反应;故填步骤3;

(2)已知SiHCl3和H2反应生成硅和M,根据元素守恒可知M中一定含有氢元素和氯元素,又知物质M

Si+3HCl。 是该生产过程中可循环使用的物质,所以M是HCl,方程式故填SiHCl3+H2

19.(1). 乳化 (2). 隔绝氧气(或空气) (3). Fe2O3+6HCl=2FeCl3+3H2O 【解析】(1)生活中常利用洗洁精的乳化作用除去餐具上的油污,故填乳化;

(2)炒菜时锅内油着火用锅盖盖灭,是利用隔绝空气(氧气)达到灭火的目的,故填隔绝氧气(或空气);

(3)稀盐酸能和铁锈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方程式故填Fe2O3+6HCl=2FeCl3+3H2O。 20.(1). CaCO3 (2). C+O2CO2 (或2CO+O2 (3). CaCO3+2HCl=CaCl2+H2O+CO2↑(或 2CO2)CaCO3 CaO+ CO2↑) 【解析】F是大理石的主要成分,则F是碳酸钙;D、E在通常状况下是气体,F能转化成E,则E是二氧化碳,A与B的组成元素相同,那么A是过氧化氢,B是水,D就是氧气,成是氢氧化钙,将各物质带入检验,符合图示关系,(1)A是碳酸钙,化学式故填CaCO3;(2)反应④是氧气转化为二氧化碳的反应,

CO2 (或2CO+O2可以是氧气和碳反应,也可以是氧气和一氧化碳反应,化方程式故填C+O2

2CO2);(3)反应⑤是碳酸钙转化为二氧化碳的反应,可以是高温煅烧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方程式为CaCO3 CaO+ CO2↑;也可以是碳酸钙和稀盐酸反应,化学方程式是CaCO3+2HCl=CaCl2+H2O+CO2↑, CaO+ CO2↑)。 故填CaCO3+2HCl=CaCl2+H2O+CO2↑(或CaCO3三、简答题(本题包括4个小题,共l0分)

21.(1). 可燃物燃烧时与氧气的浓度有关,浓度越大燃烧越剧烈 (2). 在通风橱中进行(合理即可)

【解析】(1)硫分别在空气里和氧气里燃烧的现象不同,说明了可燃物燃烧时与氧气的浓度有关,浓度越大燃烧越剧烈,故填可燃物燃烧时与氧气的浓度有关,浓度越大燃烧越剧烈;(2)二氧化硫是一种有刺激性气味、有毒、易溶于水的气体,因此为了减少对环境的污染,进行本实验时应在通风橱中进行,也可用水或氢氧化钠溶液吸收,用玻璃片盖住集气瓶等,故填在通风橱中进行(合理即可)。 22.(1). AB (2). 搅拌,加速溶解

【解析】用托盘天平称量时,应该左盘放物品,右盘放砝码,操作A中物品和砝码放颠倒了,用量筒量取液体读数时,眼睛应该和凹液面的最低处水平,操作B 中没有平视凹液面的最低处,操作错误的步骤故填AB;操作E中用到玻璃棒的作用是搅拌,加速溶解,故填搅拌,加速溶解。

23.用燃着的小木条分别伸入三个集气瓶中,小木条燃烧更旺的是氧气,燃烧现象不变的是空气,木条熄灭的是二氧化碳

【解析】氧气能助燃,二氧化碳不可燃、也不助燃,将燃着的小木条分别伸入三个集气瓶中,木条燃烧无明显变化的是空气,木条熄灭的是二氧化碳,木条燃烧更旺的是氧气,现象明显,能一次鉴别出三瓶气体,故填用燃着的小木条分别伸入三个集气瓶中,小木条燃烧更旺的是氧气,燃烧现象不变的是空气,木条熄灭的是二氧化碳。

24.(1). 先通一氧化碳排尽试管内空气 (2). Fe2O3+3CO 2Fe+3CO2 (3).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解析】(1)一氧化碳具有可燃性,为了避免玻璃管在加热时可能发生爆炸,加热前应先通一氧化碳气体,排尽试管内空气,然后再加热,故填先通一氧化碳排尽试管内空气;

2Fe+3CO2 ; (2)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生成铁和二氧化碳,方程式故填Fe2O3+3CO

(3)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试管中可观察到的现象故填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四、综合应用题(共10分)

25.(1). BD (2). CaCO3+2HCl=CaCl2+H2O+CO2↑ (3). 气密性 (4). 能 (5). 铁、铜(或Fe、Cu) (6). 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7). 磷 (8). 9.8%

【解析】(1)实验室用石灰石固体与稀盐酸反应制二氧化碳,反应物是固液混合,反应条件是常温,发生装置选B,二氧化碳可溶于水且与水反应,密度比空气大且与空气中各成分不反应,收集装置应选D,制取装置故填BD;石灰石和稀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氯化钙和水,化学方程式故填CaCO3+2HCl=CaCl2+H2O+CO2↑;组装气体发生装置后,应先检查装置的气密性,然后再添加药品,故填气密性;(2)图1实验锌表面产生气泡的速率比铁快,能证明锌比铁活泼,图2实验铁粉表面有红色物质生成,证明铁比铜活泼,通过以上三个实验,能得出Zn、Fe、Cu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故填能;实验结束后,将图1中剩余的两种金属片放入图2试管③中,充分反应后试管③中的溶液为无色,说明溶液中的铜离子和亚铁离子都被置换出来了,说明试管③中的固体一定含有铁和铜,故填铁、铜(或Fe、Cu);(3)①挤压右滴管使过氧化氢溶液被二氧化锰催化生成氧气,微热燃烧管是温度升高,白磷燃烧而红磷不燃烧,由此可说明燃烧需要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故填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②根据磷、铁、镁燃烧的化学方程式可知,假设质量为m的磷、铁、镁分别在氧气中完全燃烧,

可知消耗氧气的质量大小为>> ,消耗氧气最多的故填磷;

(4)由题意可知,铁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反应的方程式为Fe+H2SO4═FeSO4+H2↑,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生成氢气的质量=11.4g+40g+200g-251g=0.4g,设所用稀硫酸的溶质质量分数为x,x

解得x=9.8%,故填9.8%。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