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品趣旅游知识分享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轩的来源

轩的来源

来源:品趣旅游知识分享网

轩姓主要源自:姬姓、芈姓。轩姓轩姓起源一。拼音是:xuān。笔画是:7。部首是:车

轩的结构是:左右结构,笔顺是:横、撇折、竖、提、横、横、竖。

轩的具体解释是什么呢,我们通过以下几个方面为您介绍:

一、关于轩的起源    【点此查看轩的详细内容】

轩姓主要源自:姬姓、芈姓。

轩姓轩姓起源一

二、关于轩姓姓氏源流

一、轩(軒)xuān

现行较罕见姓氏。今天津之武清,河北之景县、乐亭,山东之平度、东平,山西之太原,陕西之韩城,甘肃之酒泉,湖北之老河口等地均有分布。汉族姓氏。《郑通志》、《续通志》之《氏族略》亦俱收载,其注云:“即轩辕氏也,亦省作轩氏。”望出汝南。汉代有轩和(《中国姓氏大全》引作“轩如”);明代有轩,鹿邑人,永乐进士,官左都御史;又有轩尚朱,卢江知县。

三、关于轩姓郡望

上党郡:“上党”在字面意思指山上的高地,“上与天为党也”,故名。上党地名最早见于春秋时期的晋国,此后赵魏韩三家分晋,都占据了上党地区的一部分,战国时期韩国置郡,但是具体的郡置如今已经难以考证。秦始皇统一天下后分地为三十六郡,上党郡承之,是其中大郡之一,治所在长子(今山西长子),这个郡级行政区划辖治范围大致是以今天山西省长治市为中心的山西省东南部地区。西汉时期沿置,辖县十四个;东汉时期辖县减少到十三个。三国时期,上党郡治所向东北迁移到壶口关(今山西长治北部,但不是壶关县)。西晋时期,辖县十个,郡治进一步向东北迁移到潞县(今山西潞城东北部)。十六国时期,除后周政权短暂改名为潞州外,上党郡基本被保留,到北魏时期郡治又迁回壶关。隋朝建立后,废并原壶关县,建上党县,并将上党郡治迁往上党县(今山西长治),辖县十个。唐朝时期,改上党郡为潞州,从此上党郡之名不复存在,但之后历朝历代仍保留上党县,直到明朝嘉靖八年(己丑,公元1529年),改上党县为长治县,从此上党作为地名不再存在。

郃阳县:今陕西省合阳县,1964年9月国务院更改生僻地名,改“郃”为“合”,称合阳县。郃阳县历史悠久,早在新石器时代,就有先民在合阳土地上繁衍生息,部落时代有华氏部族聚居之地。夏、商、周时期为古“华国”,亦名“有华国”;春秋时期为晋国辖区,战国时期归属魏国。魏文侯十七年(公元前429年)在黄河西岸的郃水(亦称洽水,清初断流)北岸筑城,取名“郃阳城”。秦朝时期置“郃阳邑”。1964年9月国务院更改生僻地名,称合阳县。

点此查看更多关于轩的详细信息

Copyright © 2019- pqdy.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