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假破产罪的行为包括隐瞒财产、虚构债务和转移财产,违法行为涉及金额在50万元以上或造成经济损失10万元以上的,应立案追诉。同时,若未达到金额标准但未清偿职工工资、社保和法定补偿金,造成恶劣社会影响,或其他严重损害债权人或他人利益的情况也应追究责任。
法律分析
依据我国刑法的规定,虚假破产罪的行为包括采取隐瞒财产、承担虚构的债务;积极转移和处分财产,造成资不抵债的假象两种。涉嫌下列情形之一的,应予立案追诉:A、隐匿财产价值在五十万元以上的;B、承担虚构的债务涉及金额在五十万元以上的;C、以其他方法转移、处分财产价值在五十万元以上的;D、造成债权人或者其他人直接经济损失数额累计在十万元以上的;E、虽未达到上述数额标准,但应清偿的职工的工资、社会保险费用和法定补偿金得不到及时清偿,造成恶劣社会影响的;F、其他严重损害债权人或者其他人利益的情形。
拓展延伸
虚假破产罪的立案标准与司法实践的关系研究
虚假破产罪的立案标准与司法实践的关系一直备受关注。虚假破产罪是指在破产程序中,故意提供虚假财务信息、隐瞒资产或转移财产等行为,以欺骗债权人或破产管理人,从而达到逃避债务或获取不当利益的犯罪行为。立案标准是指在决定是否受理虚假破产罪案件时所依据的具体要件和标准。司法实践则是指在具体案件审理中所形成的一系列实践经验和判例。研究虚假破产罪的立案标准与司法实践的关系,有助于进一步明确立案标准的适用范围、丰富司法实践的指导意义,并为相关法律法规的修订提供参考依据。通过深入研究,可以更好地保护债权人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经济秩序的稳定。
结语
虚假破产罪的立案标准与司法实践密切相关。虚假破产罪是指在破产程序中故意提供虚假信息、隐瞒或转移财产,以蒙骗债权人或破产管理人,谋取不当利益的犯罪行为。立案标准是受理虚假破产罪案件时所依据的具体要件和标准。司法实践则是在具体案件审理中形成的实践经验和判例。研究虚假破产罪的立案标准与司法实践的关系,有助于明确立案标准的适用范围,指导司法实践,并为法律修订提供参考。深入研究可以更好地保护债权益,维护社会经济秩序的稳定。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一百六十二条?之一?隐匿或者故意销毁依法应当保存的会计凭证、会计账簿、财务会计报告,情节严重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二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罚金。单位犯前款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
第一百六十二条?之二公司、企业通过隐匿财产、承担虚构的债务或者以其他方法转移、处分财产,实施虚假破产,严重损害债权人或者其他人利益的,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二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罚金。
Copyright © 2019- pqdy.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1号-6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