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43岁的董卿从春晚上的口红色号,到《中国诗词大会》上的妙语连珠,再到她担任制作人和主持人的《朗读者》大火,这一年,是她最幸运也是最不平凡的一年。
董卿曾在事业巅峰时选择离开舞台,以访问学者的身份去美国南加州大学进修。2015年7月,董卿结束访问学者的身份从美国回到央视,复出的她多了另外一个身份母亲。
王宁问她:“为何在这个时侯做了母亲?”
她说,人到了一定年龄,很多事情不能再拖了,不然就永远失去这个机会了,人对“永远”这个词是有敬畏的。那个时候的她,拥有了事业和美好的爱情,她渴望成为一名母亲,渴望迎来自己人生中最最重要的角色转变。
刚生下孩子的那一年,她是个极度迷茫的妈妈,生活的重心一下子就全部都变了,做任何事情都要首先考虑孩子,每天都要围着孩子团团转。她需要平衡,因为她不甘愿做全职妈妈,更不希望孩子的世界只有她,也不希望自已的世界只有孩子。
董卿说,是朋友讲的一句话,让她醍醐灌顶。朋友告诉她,你想让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很简单,你只要自己先成为那样的人就可以了。在想清楚一切之后,董卿开始规划自己生子之后的事业发展。
一方面,她不想放弃自己继续成长的机会,不想因为孩子而变得止步不前;另一方面,她觉得自己也应该努力变得更好。孩子也成了她新的动力。她说,我应该很努力把自己变得更好,让他在未来真正懂得的时侯,对我有爱、有尊敬。
董卿说,她在生子后回到央视,开始着手准备《朗读者》。不仅仅是以主持人的身份,而是作为节目的制作人挑起了大梁。
有人问她为什么如此地拼命,她笑着说:“我要继续成长,我不想因为他变得止步不前了。”董卿说,她必须在自己和孩子的世界里拿捏一种平衡的分寸,既不能“我的世界只有我”,也不能“我的世界只有他”。
访谈中讲的那句话:“你希望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很简单,你自己先成为什么样的人。”换句话说,你是什么样的人,你的孩子就会成为什么样的人。
希望孩子好好成长也很简单,只要家长不要放弃对自己的成长就好了。就像作家阿瑟,克拉克的墓志铭:“我永远都没有长大,但我永远都没有停止生长。”这样的母亲,才不会丢掉自己原本的生活,才能够做到真正的言传身教。
Copyright © 2019- pqdy.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1号-6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