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品趣旅游知识分享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张浚时代

张浚时代

来源:品趣旅游知识分享网

张浚所处时代:宋代。字号:字德远。民族族群:汉族。出生地:汉州绵竹县。出生时间:1097年8月11日。去世时间:1164年4月20日。别称:张魏公、张枢密、张忠献、紫岩先生。主要作品:《南乡子》《诗一首》《诗一首》《赞喻弥陀掩遗骸》《赠罗赤脚》等。主要成就:平苗刘之乱;抗击金兵,重用吴玠。

关于张浚的详细内容,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为您进行介绍:

一、张浚的诗词 点此查看张浚的详细内容

《过严子陵钓台二首》《朝阳岩》《登道观》《诗一首》《南乡子》《诗一首》《过严子陵钓台二首》《李伯纪丞相挽诗二首》《赞喻弥陀掩遗骸》《赠罗赤脚》《偈》《李伯纪丞相挽诗二首》《诗一首·群凶用事人心去》《南乡子·迟日惠风柔》《朝阳岩·已觉云天阔》《诗一首·三相当年镇庙堂》《登道观·苍髯野褐予甚古》《陵钓台·中兴自是还明主》《李伯纪丞相挽诗》《挽诗·十相从明主》

二、相关纪念

故居张浚故居,是为张浚贬谪永州时宋绍兴七年(1137年)而建。现存建筑民间传说为明朝天启年间(1621—1628年)张浚后裔张皇后重建,时称文昌阁。后族人张勉重修,更名为“勉园”其为木质结构,硬山顶建筑。水井系张浚开凿,后人张勉学刻“紫岩仙井”于天启六年。张浚故居位于湖南永州市零陵区文星街38号,故居里有永州市人民政府立的碑刻。在故居门前,张浚亲手开凿的“紫岩仙井”,至今仍然在供附近百姓取水饮用、浇灌。墓葬1983年,湖南省人民政府将张浚张栻墓定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在各级政府、社会贤达和张浚张栻思想研究会的努力下,张栻墓(含张浚墓)被确定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雕塑德阳市《名人园》滨河公园位于四川省德阳市旌阳区市内,峨眉山北路沿河景观公园走廊地带(滨河景观东大桥至黄河大桥沿线段,运用多种雕塑艺术形式表现了德阳市历史上的众多历史名人。德阳《名人园》设计者为四川著名雕塑艺术家——罗平(二级美术师,德阳石刻艺术墙《中华魂》设计者)独立设计完成。为纪念德阳历史文化名人张浚、张拭两父子,公园内为其树立了一座单体雕塑。纪念馆在张浚故乡绵竹中学建有张浚塑像和岳飞《送紫岩张先生北伐》诗,在张浚父亲张咸墓所在地的柏林公园建有张浚张栻纪念馆,永作纪念。

三、后世地位

宋代宋理宗时,以张浚、赵鼎为宰相典范,并将张浚列为宋朝昭勋阁二十四人之一,图功臣神像于昭勋阁。宋理宗时期著名政治家,理学大师魏了翁为纪念张浚、张栻,修建紫岩书院,并为之作赞。南宋淳熙年间,在张浚、故乡四川绵竹始建进德堂,祭祀张浚。南宋后期,朝廷在汉中建“张浚祠”以纪念张浚。元代元朝时,为追念张浚,光禄大夫赵世延捐俸在张浚故乡绵竹修建书院,因张浚自号紫岩先生,竣工后朝廷就下诏赐名为“紫岩书院”。延祜五年(1318年),元名相张养浩所作《敕赐成都紫岩书院记》有载。明代洪武二十一年(1388年),明太祖取古今功臣三十七人配享历代帝王庙,其中便有张浚,并将他的事迹载入《永乐大典》国朝忠传。明英宗时,下旨免张浚后裔差役。嘉靖三年(1524年),明世宗下诏修复张浚父子坟墓,敕建“张浚祠”,并下旨建“南轩书院”,御书匾额,命其墓地为“官山”。将宁乡张浚、张栻父子祠墓及绵竹大柏林张浚父张咸墓两处纳入国家祀典;由首辅杨廷和撰写了重修张浚祠堂记。清代清顺治时,张浚等四十一位历代功臣从祀帝王庙。清乾隆十一年(1746),巡抚追捕锡绂于都司衙门旧房,恢复城南书院。嘉庆二十五年,巡抚左杏庄在妙高峰故地复建,并在峰上建“南轩夫子祠”,前为文星阁,道光御书“丽泽风长”匾额。同治八年重建了张浚张南轩墓,并下诏书:“大小文武官员至此止步下车”参拜。清朝政府还优待张浚后人,免除张浚后人的一切差徭杂役。清朝时,汉州(今四川广汉)建有“三贤堂”,主祀杨绘、宇文之邵、张浚。

四、个人作品

据《宋史·张浚传》:张浚对于《周易》钻研得很精深,著有《易解》及《杂说》十卷,对《书》、《诗》、《礼》、《春秋》也都有注解,有十卷,奏议二十卷(现多亡佚)。又著有《中兴备览》(一作《张忠献公中兴备览》)。《四库全书》有《紫岩易传》,《全宋词》录其词一首。近人辑有《张魏公集》。张浚书有《谈笑措置帖》,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馆。又有《远唇帖》。 体裁 作品摘选 诗《偈》《朝阳岩》《过严子陵钓台二首(其一)》《赠罗赤脚》《登道观》《赞喻弥陀掩遗骸》《诗一首》《李伯纪丞相挽诗二首》词《南乡子》

点此查看更多关于张浚的详细信息

Copyright © 2019- pqdy.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