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昃的汉语大词典是:太阳偏西,约下午二时左右。《易·离》:“日昃之离,何可久也?”三国魏曹植《杂诗》之三:“西北有织妇,绮缟何缤纷!明晨秉机杼,日昃不成文。”宋曾巩《自福州召判太常寺上殿札子》:“昼而访问至于日昃,夕而省览至于夜分。”清陈梦雷《华严岭》诗:“日昃下层冈,遥遥度阡陌。”。
日昃的具体解释是什么呢,我们通过以下几个方面为您介绍:
一、词语解释 【点此查看日昃详细内容】
太阳偏西,约下午二时左右。日昃[rìzè]⒈太阳偏西,约下午二时左右。
二、基础解释
时间时刻,太阳偏西的时候。
三、网络解释
日昃日昃,汉语词汇。
四、国语辞典
太阳西斜。《汉书.卷五六.董仲舒传》:「当此之时,纣尚在上,尊卑昏乱,百姓散亡,故文王悼痛而欲安之,是以日昃而不暇食也。」《文选.曹植.杂诗六首之三》:「明晨秉机杼,日昃不成文。」也作「日仄」。日昃[rìzè]⒈太阳西斜。也作「日仄」。引《汉书·卷五六·董仲舒传》:「当此之时,纣尚在上,尊卑昏乱,百姓散亡,故文王悼痛而欲安之,是以日昃而不暇食也。」《文选·曹植·杂诗六首之三》:「明晨秉机杼,日昃不成文。」
五、关于日昃的词语
六、关于日昃的造句
1、当此之时,纣尚在上,尊卑昏乱,百姓散亡,故文王悼痛而欲安之,是以日昃而不暇食民。
2、东汉刘祯的两句诗“驰翰未暇食,日昃不知晏;沉迷簿领书,回回目纷乱”把秘书人员埋头文稿,忘记用饭,不知早晚,头昏眼花的状况描写得十分形象。
3、古之圣君贤相,若汤之昧旦丕显,文王日昃不遑,周公夜以继日、坐以待旦,盖无时不以勤劳自励。
4、倾壶绝余沥,窥灶不见烟,诗书塞座外,日昃不遑研。
5、虽复劬劳日昃,思致隆平,而先王遗范,尚蕴方策,自举之用,存乎其人。
6、思所以仰宣遗烈,俯弘景祚,每结梦庖鼎,瞻言板筑,有劬日昃,无忘昧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