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瓜络,中药材。为葫芦科丝瓜属植物丝瓜Luffacylindrica(L.)Roem.的干燥成熟果实的维管束。具有祛风,通络,活血的功效。主治风湿痹证,胸胁胀痛,乳汁不通,乳痈,跌打损伤、胸痹等。
别名
萝筋、丝瓜网、丝瓜壳、瓜络、絮瓜瓤、天罗线、丝瓜筋、丝瓜瓤、千层楼、丝瓜布
性味归经
甘,平;归肺、胃、肝经。
功能
本品具有祛风、通络、活血的功效。
主治
1.风湿痹证:本品善祛风通络,唯药力平和,多入复方中应用。
2.胸胁胀痛:本品能入肝活血通络,常用于气血瘀滞之胸胁胀痛。
3.乳汁不通,乳痈:本品体轻通利,善通乳络,治产后乳少或乳汁不通者。
4.本品又能治跌打损伤、胸痹等。
5.西医诊为风湿、类风湿性关节炎属风湿闭阻型,乳汁缺乏、妇女闭经属于肝郁气滞型。
药理作用
1.对中枢神经系统的影响:有镇痛、镇静作用。
2.对呼吸系统的影响:有镇咳、祛痰、平喘作用,对组织胺致敏有预防性。
3.此外,丝瓜络还有一定的抗炎、保肝、强心、抑制肿瘤、抗过敏、抗病毒、免疫调节等作用。
医家论述
1.《本草纲目》:“能通人脉络脏腑,而去风解毒,消肿化痰,祛痛杀虫,治诸血病。”
2.《本草再新》:“通经络,和血脉,化痰顺气。”
用法用量
内服:煎服,4.5-9g。
外用:适量。
临床应用
1.治风湿痹痛,筋脉拘挛,肢体麻痹,常与秦艽、防风、当归、鸡血藤等配伍。
2.治气血瘀滞之胸胁胀痛,多配柴胡、香附、瓜蒌皮、郁金等。
3.治产后乳少或乳汁不通者,常与王不留行、路路通、穿山甲、猪蹄等同用;治乳痈肿痛,每与蒲公英、浙贝母、瓜蒌、青皮等配伍。
配伍应用
1.丝瓜络配桑枝:丝瓜络祛风,通经络,行血脉,凉血解毒;桑枝祛风湿,通经络,善洽肌肤干燥风痒。两药轻灵入络,合用可增强活血祛风,通络利关节之效。适用于胸胁疼痛属风湿入络者,或风燥邪气蕴于肌肤,皮肤干燥瘙痒,肌肤甲错。
2.丝瓜络配橘络:丝瓜络善祛风通络,行血脉;橘络功能疏肝通络化痰,顺气活血。两药以络入络,轻灵硫通,合用可增强疏通经络,通行血脉之功。适用于慢性肝炎、肝硬化属肝气郁滞胁痛者,或视网膜中心静脉阻塞。
3.丝瓜络配旋覆花:丝瓜络滑利,行气化痰,滑滞通络;旋覆花消散郁结,降气通络。两药轻灵滑利,入气走血,疏滞滑着,合用可增强降气化痰,通络之功。适用于气血瘀滞肝经之胁肋胀痛,
4.丝瓜络配双花:丝瓜络甘凉入络,能通经活络,行血清热,祛除络脉邪热;双花甘寒清热,既能清气分热邪,又能透营达气。两药皆为轻清宣透之品,相配善清解血络郁热。适用于热病日久,郁滞于络脉所致的低热不退,口渴不甚,头目不清,昏眩微胀等。
5.丝瓜络配瓜蒌:丝瓜络行血清热,通经活络,化痰祛湿;瓜蒌清热化痰,行气散结。丝瓜络行于血分,瓜蒌行于气分,两药相配,气血并调,清肺化痰,通络散结的功效显著。适用于胸痹胸闷,胸胁疼痛,肺热痰咳,乳痈肿痛。
6.丝瓜络配赤芍:丝瓜络宣通经络,直达病所;赤芍活血凉血止痛。两药相配,有和营通络之功。适用于营血热瘀、经络不通所致的周身疼痛以及胸胁疼痛、疮痈肿痛等。
7.丝瓜络配蒲公英:丝瓜络活血通络,蒲公英消肿散结,善疗乳痈。两药合用,于清热同时,又能疏通经络而活血。适用于乳痈及其他疮痈疖肿等。
8.丝瓜络配红花:丝瓜络功能活血和络,又能行气通络止痛;红花善于活血通经两药合用,活血通络,通经止痛作用增强。适用于跌打损伤之瘀血肿痛(内服或外用),以及妇女血瘀经闭。
9.丝瓜络配牛膝:丝瓜络活血通络;牛膝强筋骨,通血脉,引血下行。两药合用,适用于血瘀气滞之肢体疼痛,肢软乏力,风湿痹痛。
食疗药膳
对虾通草丝瓜汤
功效:具有调节乳房气血、通乳、开胃化痰等功效。
原料:对虾2只,通草6克,丝瓜络10克,食油葱段、姜丝、盐各少许。
做法:将通草、丝瓜络冲洗干净,将虾去肠泥,一同入锅加水煎汤同时下入葱、姜、盐,用中火煎煮将熟时,放入食油,烧开即成。
用法:佐餐食用。
Copyright © 2019- pqdy.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1号-6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