厘金局的相关成语是:差若毫厘,谬以千里、差以毫厘,谬以千里、差以毫厘,失之千里。
厘金局的拼音是:lí jīn jú。注音是:ㄌ一ˊㄐ一ㄣㄐㄨˊ。结构是:厘(半包围结构)金(上下结构)局(半包围结构)。
厘金局的具体解释是什么呢,我们通过以下几个方面为您介绍:
一、词语解释 【点此查看厘金局详细内容】
亦称“厘捐局”。厘金局[líjīnjú]⒈亦称“厘捐局”。
二、引证解释
⒈亦称“釐捐局”。征收厘金的机关。又名厘局。参见“釐捐”。引《清会典事例·户部·厘税》:“贵州省设釐金局二十五处。”《清会典事例·户部·厘税》:“﹝同治﹞十年,直隶省天津府,改捐输义馆为天津釐捐局,抽收百货釐金。”《文明小史》第九回:“有的因为手中提的礼包分量过重,有的因为篮中所买的菜过多了些,按照釐捐局颁下来的新章,都要捐过,方许过去。”沈从文《边城》二:“地方还有个釐金局。”亦省作“釐局”。《清史稿·食货志六》:“是年(咸丰三年)苏常叠陷,丁、漕无收,乃设釐局於上海,藉资接济。”钱仲联《黄公度先生年谱》:“粤西故瘠地,南征军餉,皆挹注於南(南寧)梧(梧州)两釐局。”
三、网络解释
厘金局厘金局,又叫“厘捐”,或“厘金税”,是清政府对通过国内水陆要道的货物设立关卡征收的一种捐税。相当于现在的税务局。各省设立厘金局卡以咸丰末年和同治初年最多,估计总数当在三千处左右,光宣之际,全国局卡总数至少仍有二千二百三十六处左右。
四、其他释义
1.亦称'厘捐局'。2.征收厘金的机关。又名厘局。
五、关于厘金局的词语
六、关于厘金局的造句
1、但也大大激发了厘金局收税的冲动,于是出现短到十余里就设卡收税的情况,由于有“比较”,各局员竞争性收税,结果导致严重苛敛。
2、比他小两岁的弟弟荣德生在14岁时到上海通顺钱庄当学徒,3年学徒生涯练就了一把铁算盘,一手好书法,满师后跟随父亲到广东三河县河口厘金局任账房。
3、1902年初,因市面制钱缺少,不敷周转,由江西布政局饬江西厘金局筹拨资本银80万两,在南昌成立江西官钱局。
4、他原想在账目上找岔子,安个“贪赃枉法”的罪名,名正言顺夺回厘金局,无奈李准账目滴水不漏。(查字典造句www.chazidian.com)
5、他原想在账目上找岔子,安个“贪赃枉法”的罪名,名正言顺夺回厘金局,无奈李准账目滴水不漏。(https://www。chazidian。com/zj-251351/造句)